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由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的《近代矿床学基础》一书,将矿床学近代的发展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为地质学方面,另一个为矿物学、地球化学方面,总结了矿床学的研究近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矿床学的一般观点。本书分十七章,执笔者十八人。各章题目如下:前言第一部地壳的演化与矿床第一章,大气、海洋系的初期演化;第二章,铅、锶同位素和地壳的演化;第三章,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研究东升庙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依据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持征,指出东升庙矿床为与火山活动无明显联系的海底喷气沉识成因,区域变质作用仅在已成矿基础上对矿石组构和矿体形态进行了某些叠加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循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山金矿床是在著名的铜官山铜矿田内发现的一个独立的金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表明该矿床具有“两型一体”特点,即既有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断裂的充填—交代型矿体,也有在黄龙组白云岩段底部的原始沉积黄铁矿层基础上的叠加—改造型矿体。二者在物质组份、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硫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矿体产状等许多方面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附近40个斑岩钼矿床(矿点)及 数个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将“华北地台”钼矿床“成矿”侵入体分为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和花岗闪长岩系列。据“华北地台”斑岩钼矿侵入体的分布特征,产出的大地构造部位,围君时限(Ar—Pz)及厚度(>40KM),酸性岩的钼含量,钼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同位素和稀土资料,对“华北地台”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侵入构造环境,上侵方式,热液蚀变,有关的矿化类型和矿床构型以及钼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指出“华北地台”钼矿斑岩体应属幔壳混合(过渡)型花岗岩系列。  相似文献   

6.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中南部,是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矿田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论文通过收集前人已发表的S、C、H、O同位素数据,并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对同位素数据进行重新解读,以期为深化矿床成因提供新的信息。结果显示:(1)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整体上具有δ34S方铅矿δ34S闪锌矿δ34S黄铁矿的特点,表明矿石中硫同位素达到平衡。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于地层内的海相蒸发岩,还原机制为热化学还原(TSR);(2)矿石中不同产状的方解石C、O同位素及H、O同位素组成基本相同。成矿流体中CO2有幔源、壳源混合特征,而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为岩浆水,少部分来自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亦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铅同位素数据处理,认为辽宁岫岩东胜铅矿始形成于30亿年左右,后经地壳活动、变质作用及地下热水溶液的加入,使造矿元素不断富集,至燕山早期,由于区域上花岗岩的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部分最终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为鞍山群和上地幔以及后来加入的地壳物质。该矿床为受断裂和层位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钡(Ba)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稳定同位素,逐渐展现出其作为示踪花岗质岩浆演化和流体活动的独特优势。目前,Ba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储库已经基本建立。地壳的重熔过程可以分馏出Ba同位素,导致生成的熔体富集重Ba同位素。然而,在喜马拉雅康巴淡色花岗岩中观察到的轻δ138/134Ba值(-1.32‰~+0.12‰)很可能与来自大型深层岩浆储库的流体有关。深层岩浆储库释放的流体对康巴浅色花岗岩的岩浆演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了较低的轻Ba同位素组成(<0)。这些流体不仅改变了浅色花岗岩的Ba同位素组成,还可能输运了一些可溶性金属元素,有助于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熔体相比,钾长石富含轻Ba同位素。高分异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分离结晶会导致明显升高的δ138/134Ba值(>0),而具有岩浆-热液特征的高分异花岗岩的δ138/134Ba值明显低于大陆地壳(~0‰)。在俯冲带流体过程中,Ba同位素可以大量分馏,轻Ba同位素优先富集在矿物中,导致变质流体的δ138/134Ba值远高于俯冲物质(如蚀变洋壳)。俯冲...  相似文献   

9.
随着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长期大规模进行,直接出露地表的易发现的矿床数量不断减少,隐伏矿床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和开发的主要对象。本文在研究隐伏矿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将隐伏矿床分为准隐伏矿床、半隐伏矿床、覆盖矿床、隐蔽矿床和盲矿床等五个基本类型,提出矿床成因理论、矿床分布规律和矿床指示标志是预测隐伏矿床的三大科学基础,并进一步讨论了预测隐伏矿床的某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以前、岩浆——热液学说占着统治地位,几乎是当时指导勘探工作唯一的理论基础。后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一些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床并不一定与岩浆岩有关,而是明显产于层状岩石中,并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热液型硫化物矿床的特点。层控理论是在近二十年来对一些层状硫化物矿床和部分火山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十年代中提出的层状铜矿床和层状铅锌矿床,是指几个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铜、铅锌矿床产地和它们所代表的矿床类型,对于这些矿床成因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七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述叙了江苏爱景山锶矿床的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谚矿床属于高硫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以来矿床学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少国家都有人力图写出能够反映现代矿床研究水平的矿床学教材。我们国内已经出版了斯米尔诺夫“矿床地质学”和立见辰雏“现代矿床学”译本,对F.帕克“矿床学”和L.M.詹森与A.M.贝特曼“矿床学”的新版也有人作过介绍。这里推荐1980年英国出版的一本矿床学教材,作者是Leicester大学的A. M. Evans。本书是Black Well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地质学科教材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沙尔湖膨润土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Ⅰ级褶皱系,吐-哈盆地Ⅱ级坳陷的次级坳陷内。该矿床北部为沙尔湖煤盆地隆起,南部为觉罗塔格复背斜,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论文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测试,认为主干矿体中蒙脱石含量较高、膨胀性能好、pH值趋于稳定,属中型膨润土矿床;简要阐述了沙尔湖膨润土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和火山作用,认为沙尔湖膨润土矿床为上叠火山盆地型矿床,属陆相火山盆地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确定了该矿床与煤系地层在空间上存在"基底"和"盖层"关系,并对沙尔湖膨润土矿床的成因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新疆北部地区膨润土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Mg同位素作为新兴地质示踪剂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领域逐渐受到地学界的关注。根据自然界Mg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其地球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展示地质历史时期星云形成过程、海水的Mg同位素组成演变、回溯岩浆来源、估算大陆风化通量、记录亏损地幔、地幔交代作用和壳内物质循环等方面。在简要介绍Mg同位素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来国际上有关Mg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壳—幔物质交换等过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Mg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和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德兴斑岩铜矿的勘查自五十年代中期至今历经二十余年,随着勘查工作的进展,对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以及有关区域地质成矿特征的研究不断深入,各项论著颇多。笔者有幸参加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矿床勘查工作以及七十年代中期矿床专题研究工作,对我国这一比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逐步有所认识。矿床的实体是客观存在的,对矿床的全面认识则是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五十年代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技术经济原理,分析了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现行贴现评价法的不足,全面考察了随时间推移,各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认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应建立在有效的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的基础之上,用不变的合理价格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用排队的方法决定矿床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18.
根据TOPSIS法原理,提出一种同时考虑“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的矿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以5个矿床的经济效益评价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与用TOPSIS法评价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铅锌矿床的成矿元素可划分出23种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矿床、地质历史中5个大的铅锌成矿期及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都有各自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元素组合类型。矿床成因从沉积到岩浆到多成因叠加,从地质历史的早期到晚期,从相对稳定的沉积盆地到剧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带,元素组合从简单的1—2元素组合演变为复杂的多元素组合。元素组合的复杂性是中国大陆频繁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多种成矿作用的存在及其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是继一九七六年《全国岩溶充水矿床研究课题座谈会》后,一九七八年在全国二十一省进行的岩溶充水矿山回访调查工作已提交的五十余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这项科研调查中,从总结我国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时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基础上,提出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三级划分初步方案,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矿坑涌水量预测以及矿坑水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希各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