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始于2012年5月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迄今已进行13轮,有望在年底完成谈判.伴随着未来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预期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双边90%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关税壁垒的不断消除使得自由贸易步伐加快.但是口岸效率不高、通关程序繁琐、卫生检疫等技术性壁垒都将阻碍要素的跨境流动,因此简化和协调货物在中韩贸易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已成为两国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虽不断增加但速度较缓且波动较大,贸易纠纷频发,这必然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的进展以及两国自由贸易协定议程。通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关系特点,结果表明存有差异的农业资源和贸易结构使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具有互补性,但是两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呈现竞争关系。在深入分析贸易障碍的基础上探讨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途径,寻找中韩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正随着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不断推进。本文重点在于对中国—韩国自贸区的研究:一方面对已有的学术文献作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着眼于两国经济贸易数据,对中国—韩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中韩自贸区的前景进行分析。文章发现,韩国对中韩贸易越发倚重,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对于中国而言,中韩贸易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推动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除出现三次波动外,总体呈温和增长趋势.从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看,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动与要素禀赋理论所指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受中国引资政策调整、韩国农产品"进口开发"战略以及两国农业结构的影响,未来中韩农产品贸易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同时,中韩农产品贸易摩擦有可能增大,甚至引发在第三国农产品市场的贸易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使得中菲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已成为菲律宾最重要的外贸合作伙伴之一。然而,中菲双边贸易合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总体规模有限、贸易格局失衡、层次低下、商品种类单一、产业内贸易不足和互补性不显著等。在未来双边贸易合作中,亟需发挥两国政府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商品结构,增强互补性,以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韩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互补到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韩贸易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双方的互补性,回避竞争。本文从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在主要出口市场及在对方国内市场三个方面论述中韩贸易竞争的表现,然后从中国竞争力迅速提高、中韩出口结构趋同、未来科技发展重合、出口市场高度重叠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特别指出深层原因是发展模式相同,产业结构相似。最后提出建议:韩国首先要改变防范中国的心理,以合作代替对抗;在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加强合作,并指出了优先的合作领域:石油开发、铁矿石采购、高新技术开发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已成为中国贸易伙伴中双边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贸易交流密切.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短短的20年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竟然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33%,高于同期双边贸易年均29%的增长速度.因此,韩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对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东盟和中国的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各自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了贸易关系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由此文章研究了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分析了经济贸易合作中互补性和竞争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双边贸易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民间企业为中心进行的两国间的电子贸易在中韩政府间正式推进。本文对电子贸易的概念、最近动态、韩国政府为促进电子贸易所采取的政策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韩电子贸易领域合作的内容和方案,并断言中韩合作对于电子贸易的活性化将会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越南一直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通过深化跨国物流协调合作来提高物流效率,进而增强商品核心竞争力,优化双边外贸活动,是广西和越南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桂越跨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合作机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物流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跨国物流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建立桂越跨国物流协同机制,是规范双方物流合作的"软件"工程。桂越跨国物流协同综合系统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待双方在政治、法律、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方面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以"一带一路"53个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测算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家规模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2013年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在总样本和分时段样本中,国土规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在分时段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居民收入规模是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倡议的实施使得贸易投资便利化不再受居民收入规模的影响。第四,在分区域样本中,各变量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从国家规模的角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条件的改善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双边贸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177个国家以收入水平高低为标准,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方法分为五组,运用引力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结合2014年各国双边出口的截面数据,估计了贸易便利化与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判断后发优势的存在的可能性。结果发现:①贸易便利化措施对于所有国家出口均有积极影响;②影响大小因国家国民收入的高低而有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低收入组国家、中低收入组国家、中高收入组国家、高收入OECD组国家,从而验证后发优势理论对贸易便利化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智利双边关系的发展在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中国智利双方签署FTA。FTA的签署对中智双方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巴拉萨模型的分析表明,中国智利FTA对中国没有贸易创造效应而有净的贸易转移效应,对智利没有贸易转移效应而有净的贸易创造效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进口比重和进口商品结构不同。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智利的贸易投资关系以及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亚太经济的起飞,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区域内部的新经济格局也逐渐形成。在此格局下,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迅速兴起和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流,而两岸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次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对双方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历史数据来看,两岸贸易已经具备适当的竞争性和良好的互补性,这是两岸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基础,两岸应在此基础上,在ECFA签订实施的背景下,尽快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由"功能一体化"向"制度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双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加强,双边教育交流和合作也进入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具有地域优势的贵州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探索贵州商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为贵州经济、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经济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但由于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间多为宗藩关系,所以国家间的朝贡贸易自然而然占了主体地位,而民间经济贸易交流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纵观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经济交流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接触时期、大发展时期、繁荣时期和受阻时期。经过千百年的逐步发展,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民间经济交流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政府的友好、开放的外交政策、重视商贸的态度成为双方经贸往来快速发展的主要外在动因,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促进这种交流的主要内在动因。与朝鲜半岛民间贸易的经验对今天中韩、中朝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韩、中朝合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两国之间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由此引发了频繁的贸易摩擦。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得出中美贸易逆差将长期存在并逐渐扩大的结论。而中美双方对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均各执一词,本文在对双方就中美贸易摩擦所持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议双方都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化异求同,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