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红 《时代金融》2013,(6):204-205
"商账催收"又名"商账追收",商账追收管理是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脆弱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用管理的专业性也不断增强。然而,作为信用管理重要分支的商账催收业的发展却由于政策禁制、社会主体间信用缺失等原因举步维艰。严峻的现状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商账催收在信用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对商账催收进行有效管理,制度先行,增强社会主体间的诚信维系度,降低信用风险,以利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商账追收不仅仅需要有好的理念、好的运作模式,更离不开商账管理的技巧。事实上,海外商账追收是很具体、很琐碎的工作,必须要了解对方企业的文化、经营状况等,在催收时也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度。实践证明,在商账追收的过程中越早提醒客户就会越早得到付款,等待和观望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客户付款是首先付款给压力最大的债权人。  相似文献   

3.
张云  杨丽萍 《西南金融》2007,(11):52-53
当前我国商账追收业日趋活跃,但运作不尽规范,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美国作为征信业最发达的国家,为规范商账追收业发展,制定了专门的《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下面对美国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实际分析对我国商账追收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积极支持的并且符合国际规则的一种政策性金融工具,由于它通过全球资信调查网络及自身强大的资料库和伯尔尼协会成员间的信息交流等多种途径,对出口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保障,能为企业提供收汇保障、资信评估、商账追收、贸易融资等多项政策性金融服务,因而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析国际保理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蒋丰,曹路国际保理业务是保理商为国际贸易赊销方式提供的买方信用风险担保、客户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出口贸易融资和商账催收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从60年代起欧美各国陆续开展了此项业务,70年代以后,该项业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出口企业的交易方式及信用管理严重滞后,在国际营销中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为了帮助出口企业应对风险,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化解信用风险的信用管理及融资体制:建立出口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担保制度;利用进出口银行对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借助多边投资担保组织;进一步开放私营机构参与我国出口企业保险业务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保理业务又称国际保付代理业务,是国际贸易中在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方式结算货款的情况下,保理商对出口商提供的集商业信用调查与评估、应收帐款的管理与追收、贸易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措施。在国际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结算方式成为继商  相似文献   

8.
江晶  于洋  王斌 《中国外资》2009,(12):165-165
海外商账是跨国贸易欠账的统称,严格的说是指出口企业在海外的货款因为买家拖延付款、破产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追回的资金。据商务部研究院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早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而今年次贷危机发生使得形式更加严峻。发生海外商账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国企业处于产业链和贸易链的被动地位是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怎样追收国外帐款江苏盐城玻仪厂董从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大和“三资”企业的兴起,在国际往来业务中逾期末收帐款,甚至坏帐的情况屡见不鲜。发生此种情况怎么办?可以利用国际帐款退收的方式来追讨帐款。所谓国际帐款追收是指出口商委托国际帐款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天芹 《浙江金融》2003,(10):19-20
国际保理业务(INTERNATIONAL FACTORING),又称国际保付代理业务,是国际贸易中在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方式结算货款的情况下,保理商对出口商提供的集商业信用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的管理与追收、贸易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措施。国际保理业务通常可以分为单保理模式和双保理模式。前者仅涉及进出口商一方的保理商,后者涉及进出口商双方的保理商。其中,双保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形式,在欧洲和北美洲开展的国际保理业务中,采用得比较普遍,而单保理模式则更多地被用在国内保理业务中。  相似文献   

11.
杨晓宇 《投资与合作》2014,(10):153-153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也随之呈现递增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信用风险的加剧.其中出口企业因为对信用管理不善而使很多账款不能收回,还导致了坏账率居高不下,给中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控制问题直接影响着出口企业的发展,所以尽快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本文从信用风险管理涉及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探究了外贸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外贸客户信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以能对相关出口企业有些许借鉴,从而使出口企业减少经济损失,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保理业务是指出口商在采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向进口商销售货物时,由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共同提供的一项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信用风险控制及贸易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国际保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潜力巨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琴 《时代金融》2004,(7):31-32
国际保理,作为一项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集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已成为经济、金融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出口企业在提供商业信用后,由于客户不能按期按量地归还货款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出口企业要借鉴国际经验,运用不同的风险防范手段规避信用风险,转移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转移策略主要有出口信用保险、保理、  相似文献   

15.
企业难题:追账胜算如何 周经理最近心事重重。2005年浙江省出口量一路上扬,坏账情况却水涨船高。浙江省外经贸厅财务处有关人士说.浙江去年出口581.6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4成,但是累积海外欠款估计也增至近百亿美元。2005年是纺织品放量的旺季,可是周经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被一笔海外赖账弄坏了心情。更可怕的是,账款按期收不回来,  相似文献   

16.
保理(Factoring),又称保付代理,是保理商和销售商之间的一项综合制度安排,即保理商和销售商之间签订协议,销售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购货商订立的赊销货物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可能包括: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对其涉及的三个会计主体一一保理商、销售商、购货商而言都各有好处,因而成为一种发展迅猛且前景看好的新兴业务。但是,不管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制度准则制订,  相似文献   

17.
海外商账是跨国贸易欠账的统称,严格的说是指出口企业在海外的货款因为买家拖延付款、破产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追回的资金.据商务部研究院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早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而夸年次贷危机发生使得形式更加严峻.发生海外商账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国企业处于产业链和贸易链的被动地位是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艾亚  蓝蕾 《国际融资》2012,(4):17-19
2012年2月2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正式推出中国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为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判断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及其走势提供指南。ERI指数是采用指数评分的方式来反映中国短期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重点出口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是中国国内首次对主要贸易国、重点出口行业以指数化形式进行信用风险研究的崭新尝试和重大突破,也是国际出口信用机构(ECA)首次对国与国之间短期出口贸易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研究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蓝蕾 《国际融资》2009,(5):52-5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我国外贸大省广东,数万家出口企业遭遇了订单少、资金周转难和买家拖欠三大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为驻扎在广东省的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2008年协助数百家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投保了信用保险的广东出口企业没有一家因为货款收不回来或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有的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捕捉到了发展先机。为此,《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陈连从先生  相似文献   

20.
保理是以供应商信用销售所产生的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为基础,由保理商为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销售控制和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担保等的两项或多项金融服务,是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几项金融产品的组合。这一产品组合包括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以及信用担保等项目。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它是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的结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它可以是结算工具或信用销售控制工具,也可以是融资理财工具,还可以是上述工具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