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基本符合我国实际的货币流通速度模型。然后将该货币流通速度作为外生变量,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掌握已知宏观经济变量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预测,进而更好地指导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回归模型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工具重要的中介变量。该文通过分解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诸多宏观影响因素,尝试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货币供应量多变量回归模型,揭示宏观经济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并运用该模型对货币供应量的短期变化进行预测,以期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理解货币政策变化及预判金融市场走势提供参考依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货币供应量的预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明确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货币流通速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出货币供应量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素及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不断大幅增长,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从理论上讲,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当中央银行只是通过单方面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整GDP的预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就有可能会直接促进或抵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效果,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供给量、股票交易规模分别成正相关,所以股票市场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与货币流通速度和股票交易规模之间的关系一样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总体上来看,货币流通速度与股票交易规模显著正相关.当货币流通速度快时,货币流动性强,货币供应量也会随之放大,从而股票交易规模就会放大,进而抬高股价;反之,当货币流通速度慢时,货币流动性弱,货币供应量也会随之缩小,股票交易规模就会缩小,进而引起股市下跌.但是,当货币流通速度过快时,会引起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股市下跌.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发展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具有正向的效应.因此,要充分关注国内不断扩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通过外生变量调整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7.
万红  厉放 《金融研究》1985,(9):22-25
货币流通速度是我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中央银行是否能找到预测货币流通速度的有效方法?本文想就些问题谈些看法。一、世界各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世界各国一般采用次数法来计算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流通次数=当年价格的GNP以m1或m2  相似文献   

8.
狭义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从货币流通速度概念扩展而来的,其可以反映一国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实际商品交易行为。本文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方程,探讨了影响我国狭义货币交易流通速度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变量,并对各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横向变量的比较。分析可知,我国狭义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一直都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在商品交易领域中不活跃的特征。而且,我国企业的实际商品交易行为还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在金融投资和融资方面还非常欠缺。微观经济商品交易的状态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对称和脱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以来,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方差分解法比较各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能力,发现货币供应量M2对经济具有主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M2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反应关系及其M2的外生性,并用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已经发生改变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年内一定的货币存量为当年国民收入提供资金的次数,即名义GDP除以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目标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流通速度的水平和变化趋势,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1),货币供给的增长长期持续高于GDP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趋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货币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并不是体现在物价的同比例上升上,而是体现在货币流通速度减缓上。因此一些同志认为,判断我国通货膨胀的程度,应当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同时应当注意,我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进行宏观调控工作中,在组织货币流通工作中,我们应从单纯控制现金流通量转为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因而我们应着力于研究建国几十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规律,基础货币的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我国如何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货币总量目标制(Monetary Targeting)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货币政策框架。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对货币计量的准确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货币传导机制的多元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从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监管框架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资本项目可兑换对货币总量目标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可控性降低、货币乘数不稳定及货币流通速度趋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还不宜改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需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等措施来增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中重要且复杂的议题。货币流通速度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了产生这种下降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进行历史性的全面变革,这势必对货币流通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但货币流通的规模、渠道、构成和速度,以及货币流通规律作用的范围、作用形式要发生明显变化,而且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重视,将使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增大,货币流通规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调节力增强。货币作为控制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手段,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重新认识我国的货币流通问题,探索控制调节货币的新的对策、办法、管理体制成为我们货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学者曾经介绍了联邦德国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经验,说可以供中国参考。其后,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有些金融理论家据此提出了一个货币供应量增加率的公式,即: 货币供应量增加率=计划的合理的经济增长率×计划可承受的物价上涨痃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因素这个公式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只有三个因素。即: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增减率。现就此三因素谈谈对货币供应量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贝叶斯推断下的VAR模型、SVAR模型、VECM模型和DSGE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冲击预期效应进行有效估计和评价的结论表明,货币政策冲击效应存在较大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传导存在明显滞后效应,滞后期大约为6个月到15个月,而利率传导几乎没有滞后效应,对产出有明显滞后效应,而对于通货膨胀率几乎没有滞后效应。我国GDP增长率对货币政策冲击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反应强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为逆周期变量,GDP增长率为顺周期温和变量,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内生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雷 《海南金融》2009,(1):13-15,28
本文使用1990—2007年年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与实际总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总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对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具有“加速器”的作用。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本文认为加大降息力度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防止经济的下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脱媒的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再稳定,货币供应量指标也无法得到准确计量,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不确定。从我国过去十年的社会融资结构看,我国的金融脱媒正在逐步深化,对货币政策指标的冲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