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作为宋代词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词人,他不仅以其意境开阔、豪迈刚健、慷慨激昂的创作风格著称于世,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婉约词作,文章就其几首典型的婉约词作进行分析,领略其婉约词深切真挚、清丽委婉、超然洒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重点从创作背景、词和曲相结合的声韵、语调关系以及在中国音调的基础上渗透西乐来阐述作品的美,同时在作品中也体现了赵元任创作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重点从创作背景、词和曲相结合的声韵、语调关系以及在中国音调的基础上渗透西乐来阐述作品的美,同时在作品中也体现了赵元任创作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来体现出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柳永词的创作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其俗词却历来受人诟病,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其实他词的俗,既不同于花间派的艳冶,也不同于一般文人的俚俗,而是表现了对女性的极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一洗前代词中对女性的亵弄,表现出对女性的爱慕和敬仰,塑造出了众多的与传统士大夫笔下听天由命的女性迥异的、敢爱敢恨的、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为女性在词的内容中开拓了一片新的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特有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本文试从海明威独特的"硬汉"形象的塑造、独特的"冰山"原则的运用以及其特有的电报式口语化小说语言三个方面论述海明威非凡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词,从文人词的柔靡纤弱中走出来,冲破词坛旧习,形成了独特的、笔力纵横、气势磅礴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在苏词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处处洋溢着一种悲慨清逸放旷豪迈的浩然之气.气是苏词的精神底蕴,是苏词创作的情感生发.读苏轼的词,往往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的感觉,使人体会到他的确是因气而生词,借词以抒气.苏轼天资超迈,学养深厚,却政治失意,遭际坎坷,这是苏词中浩然之气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慎既是明代一代词学理论大家,也是一位颇有创作成就的词人,其词学着作《词品》是最早论述品词的专著。明代沈雄的《古今词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仿《词品》,二人的词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词与诗、曲的关系问题上,皆认为滥觞于六朝诗歌;论词主体倾向婉约,同时肯定豪放。其差异也显而易见,"词品"名同而实异;杨慎主情,沈雄重"情"的同时,不偏废"景",以自然为宗;沈雄辨体明史,反对以诗、曲乱词调,否定杨慎等明人自度曲之举。沈雄对杨慎词学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对清词"中兴"起到推动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俭 《企业家天地》2011,(4):175-177
苏轼不仅在他开创的豪放词中完全冲破了文人词的传统规范,就是在他写的婉约词中,也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  相似文献   

10.
周同宾是河南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四十多年的散文创作经历了由"写诗"到"写实"最终到"写史"三个阶段。作家不同阶段创作思想的变化,既有时代思潮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也有作家对创作个性化的自觉追求。周同宾创作思想的演变和他在创作实践中的得失在河南作家中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徐志平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20-26,98
从内容、艺术特点及地位三方面介绍和评析王国维的诗、词和散文创作,指出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也指出其思想内容和手法上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前期的美学思想是一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他非常重视文学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主张"生命底文学".生命的文学要求创作主体做一个"伟大的婴儿",做一个"乐观的人".同时,他重视文学与情绪、节奏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情绪的世界".正因如此,他倡导诗歌的表现自然而然,"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认同宗白华的"诗人底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的思想.他的泛神论思想是在"五四"文化语境中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与"五四"精神结合的综合体.这一思想激发了他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和创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姜夔在辗转漂泊途中写下了一些抒发自己悲逸情怀的山水词。而且他的这些山水词在遣词设色上都很有特点,多选用"寒""冷""清""苦"等字来描绘其意象,形成了幽远苍凉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同时也是军事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北宋灭亡后的山东济南历城,从小所受的教育和与生俱来的英雄意识,使他坚持主战立场和收复失地的理想,这与南宋偏安一隅的主和国策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他不断受到政治打压,以致罢官隐居。在隐居其间,他创作了大量表达沉醉于酒、山水、老庄陶潜的词。而他不被南宋朝廷信任的"归正人"出身和多重身份带来的孤独意识不仅使他仕途多舛,也令他的词作充满了沉郁忧愤的无奈气息。但这些,所表现的不是简单的逃避现实、沉醉酒乡山水的颓废,而是含有更深层的对家国天下的难以忘怀和对不平世事风气的抨击抵抗。  相似文献   

15.
"词为艳科"的词学观念是基于词作内容大多是"以清绝之词"助"妖娆之态",它大大地限制了词的品位和书写内容。词作书写内容的改变和扩大并不始于"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但他们在贬谪期间的词作成就无疑在书写内容方面推进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从创作实践上提高了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巴金晚年的思想和创作都深深楔入了当代社会生活,他的思想和创作都被附加了意识形态的成分,他是"将思考的结果用文艺创作而非学术论文来表达的思想家"。因此,细细品读他的文学文本,涵泳其中蕴藉的理性思考,有助于比较完整地理解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巴金。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被革命导师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善于写诗、词、散文等,其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本论文从语言物质材料(语音、词汇、语法)角度分析研究了王安石诗、词、散文的语言风格,以更好地把握王安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8.
杨平  王利民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17-22,33
朱茂晭的词多为咏物、闺情、登临和酬答之作.这些词分别倾诉了他在故国覆亡之际的深痛悲慨.摹写了他隐居后闲逸放浪的生活,抒发了客游南北时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其词属于婉丽流逸的词人之词,而非醇雅敦厚的学人之词,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清疏秀逸、自然明畅的本色美,词风与其侄朱彝尊主盟的浙西词派异趣.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留学剑桥时在画家罗杰.弗莱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西方后印象派绘画,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单纯的信仰"。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后印象派绘画的引入和传播工作之中,广开渠道,多方宣传,除了参与组织画展,利用《新月》《美展》等"公共空间"介绍和传播外,还充分利用"私人空间"向画家和学生推介。不仅如此,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使得后印象派绘画融入到了他的诗文创作中,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指示词的使用有效避免了交际过程中的冗余信息,使得交际变得更加便捷、简洁。然而由于交际语境的动态性和语言本体的移位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指示词语的所指往往不是一而就的。相反,一项指示词在不同交际语境下的所指是不同的。作为众多指示词之一的人称指示词也不列外,它们的所指符号也会随语境和交际者的认知转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人称指示词"你""我""他"的指称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