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其词以清丽婉约,辞情相称流传于世.其用典博采众长,运用自然,并非刻意为之,故能语如己出,无斧凿之痕.又能推陈出新,融入个人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注重典事运用与词整体性的完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一生是忧郁的一生.生活的颠沛流离,命运的无情嘲弄,孤愤、彷徨、空虚、无奈,千情万绪都凝结成一个词"忧郁".本文主要从郁达夫的作品中去解读他的忧郁情结,寻找作家彷徨无助、苦闷无依、忧肠百结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是20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戏剧家以及画家.他的《还乡》是一篇具有浓烈怀乡之情的散文.文中劳伦斯流露出了他回乡时的迫切心情及对心灵故乡的惦念,同时又道出了他重返故园的忧伤.故乡的自然风貌与人性变迁让他感到陌生与忧伤,促使他对人生进行思考,从而唤醒人类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这首《八声甘州》是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是柳永的代表词篇之一,内容是他漂泊异地,怀念家乡之作.抒发羁旅之人因萧瑟秋景引发思乡之苦情.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词文笔曲折多变,境界空灵旷远,词意开合跌宕,风格雄浑奇丽,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因此,本文着重从写作背景、内容述评和艺术赏析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柳永的这首词.  相似文献   

5.
王充阁散文追求诗性、历史感和哲思三者的融合统一.在散文文本中具体体现为大量的感人之情、启人之智和益人之识.这不仅打通了科学和文学的界限,而且打通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界限,如此加深了他散文创作的情感浓度、思想深度和知识密度.  相似文献   

6.
比体咏物词是王沂孙词的主旋律,代表了他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物的咏吟,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本文试图剥离批评中的非艺术成分,从赋比兴美学原则的角度来观照王沂孙比体咏物词的原生状态,力求在把握宋末词人基本心态的基础上,结合王沂孙的独特经历,并依据一定的历史史实对王沂孙咏物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煜吸取前辈词作家的丰富创作经验,间以他不平常的人生遭遇和在词创作上的努力探索,使得词的创作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峰,为词在两宋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负于后人都奉他为"一代词中之帝"的赞誉。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词亦多酒后游戏之作,因此涉酒词比例很大,大致可分为醉舞狂歌、旷达酣适、浅斟低唱三类,兼有李白酒诗之狂歌美与苏轼酒诗之旷适美,表现了外旷放而内悲哀的强烈悲剧精神。由于受到酒后作词及题材影响,他的涉酒词表现了强烈的醉态强力,是中国酒神化模式之酒词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张以宁论诗打上元代“宗唐抑宋”诗学取向的鲜明烙印,严羽诗论与朱子理学对其影响十分深刻.他主张诗“发之情性之真”,又认为诗具有音乐性,诗与画的关系密切,诗主情,也要有一定的“理”,客观上,从诗与人的心灵、诗与音乐、诗与画、诗与问学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诗的本质问题.关于诗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他认为诗与“世”、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切.诗的创作在于根本,“根本盛且大”,关键在于复古,“先古其性情,非徒古其词”,具体而言,就是诗宗盛唐,学李、杜为主,也兼学各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融汇众家,自成一家.张以宁的诗美追求可概括为:古、正、醇、厚、雅、趣、悟.张以宁论文,与论诗一样,标举“复古”.复古是其论文的出发点,其落脚点乃在于提振积弱的元代散文品格.其论文要点可归结为:复古、宗经、明道、师韩、重文、修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南宋诗歌中涉及淮水的作品为依据,在梳理前代送别诗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南宋淮水送别诗直抒离别之情、借送别吐胸中块垒、劝勉激励之词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论述其多长篇铺叙少抒情写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王利民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1-17,62
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嘉庆二十二年,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有《曝书亭集外稿》8卷,收录了《竹垞文类》《腾笑集》删余的诗文和其他集外之作。王利民等校点本《曝书亭全集》除收入《曝书亭集》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外,还将搜辑的朱彝尊集外佚文编为《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10卷。  相似文献   

12.
李瑞卿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10-15,106
文章认为,朱彝尊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以李梦阳为主,其诗学追随者为辅的诗学流派,进一步刻画了他们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公安派在明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公安派为解散沉疴之良药,而以前七子派为诗学正宗。朱彝尊对公安派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与钱谦益形成鲜明对比;以《诗经》和唐诗及前七子为正的诗歌发展观,是他论明代诗歌的理论准绳;对复社、几社等诗歌团体诗人的研究也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3.
“浙西词派”是产生、发展在嘉兴大地上的一个词派,也是清代最大的词派,其人员之众、延时之长、影响之大,十分罕见。创始之初,是由当时的六位词人共同在理论及实战两方面倡导推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彝尊。作者通过对朱彝尊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解剖.给读者展示了他的词作成就。  相似文献   

14.
作于1963年末到1964年末的《笑西尼》、《哭东尼》、《哭自己》都是组曲。赵朴初用生动幽默的曲词,把肯尼迪、尼赫鲁、赫鲁晓夫反华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他们的反华行径予以痛斥。既表现他的创作才华,也表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5.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3):111-116
朱彝尊贯通经史,治学广博,著作颇丰。晚年选刊《明诗综》一百卷,书中别附“诗话”,得嘉庆时人扶荔山房姚祖恩整理成24卷《静志居诗话》(简称《诗话》),单本行世。朱彝尊虽久仕清朝,但不忘故明,《诗话》内有表彰前明孑遗的“微言大义”。由《诗话》之编撰体例、撰述动机与著录内容更可窥晓朱彝尊的政治态度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刘子翚虽与江西诗派吕本中等人密切交往,但由于其有深刻的学术思想以及对诗歌艺术风格的价值取向,其诗歌并没有受到“江西诗风”的影响,而仍保持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王维以轻松自如的创作心态和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艺术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神韵和诗人的审美体验。随着审美体验的逐渐深化 ,其山水诗分别达到欣赏、移情和融入山水等三种境界。描摹山水的意境风格 ,以画入诗的艺术表现 ,使诗人的山水诗成为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类型。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是满清词坛的重要词人,拥有着常人眼中的完美人生,其词有着与此极不协调的创作风格,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实则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从纳兰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分析。并从纳兰性德独特的悲剧式人生中的几对矛盾冲突探寻其成因:本性与生存环境的冲突、理想蓝图与仕宦生涯的冲突、精神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伊甸从20世纪80年代走上诗坛,成为南方生活流的代表诗人;90年代后,已发展成现代主义诗人,诗歌风格由主体体验向个体经验掘进,由自我放大向个我内缩转型,由无限抒情向零度揭示转向,节奏趋缓,情感内敛,意象丰蕴,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