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江苏省淮安市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耕地约730万亩,林地面积312万亩,水域面积45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近年来,淮安市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现代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高效农业规模居全省前列。淮安市农业主导产业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期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江苏省各个地市所取得的投资效益进行分类,从而试图寻找出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在地域和时间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正清 《农业经济》2000,(10):24-25
从 1988年淮阴市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 5.31亿元,其中财政投资 4. 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我市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增长,增强了我市农业发展后劲。面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及时调整思路,以适应客观形势变化需要,实现新的突破。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简要回顾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已经走过了 12年的发展历程。这 12年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地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88年至 1993年,开发的重点是进行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粮食产出量;同时…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 ,国家农发办将对几项重要政策进行研究 ,适时作出调整。一是土地、多种经营和科技三大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间的投资比例政策。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的配套比例政策。三是农业综合开发试行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四是农业综合开发有偿与无偿资金的投入比例政策。五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偿资金委托银行管理政策。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调整几项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5.
2000年 8月,江泽民总书记来黑龙江垦区视察时亲笔题写了“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题词,为垦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立项并扶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府行为,将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夯实基础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单位。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1988年到 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已达 27亿元,其中国家已累计投资近 10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 1420万亩,其中旱田改水田 580万亩;累计造林 1…  相似文献   

6.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我区农业发展任俊山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解决农产品供不应求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1988年以来国家立项的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一项合...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国家财政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入进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农业综合开发追求的基本目标,没有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没有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优势产品或行业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重点领域。“龙头”是牵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企业重点。政府应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自己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艾云航一、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农业综合开发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丰富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近五年,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9.
实行县级财政报账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借鉴世界银行进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成功经验,我国自从1988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就形成了中央、地方、社会、集体、农民五位一体的投入格局,财政资金一直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主要来源,财政资金一直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主要来源,财政资金采用无偿与有偿禁止结合的投入方式,对于增强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责任感、提高项目开发效益,积累农业综合开发基金,扩大开发范围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逐步形成了“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滚动开发”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中规模较投放相对集中,持续时间较长、管理比较严格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它充分体现了政府保护农业的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示范导向作用,多年来,由于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制度,给会计核算带来很多困难,使有些地区出现财务管理混乱、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现象,因此,必须根据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现状选择切实可行的报账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有目标、有组织、大规模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仅辽宁省就投资56.62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建成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保证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而稳定的提高。这些巨额投资建设所形成的资产仍将在今后全省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等资产产权界线和责任模糊不清,造成一些项目区或项目管理单位只注重项目建设,而疏于建后管理,工程遭到破坏,资产出现流失。所以,如何明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产权归属,加强资产产权管理,解决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科研的区域空间布局,增强科技对中国农业的驱动作用。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农地流转过快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旺生 《中国农史》2001,20(1):3-10
本文认为在农业起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观念农业阶段”。农业起源的内因是由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使用石器等因素的作用;农业起源的外因则是受晚更世冰期的影响。由于当时气温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人们食物严重短缺,迫使人类对动植物有新的认识,逐渐了解到植物可以被种植,即出现了“农业观念”。不过,虽然当时的人们拥有一些有关从事农业所必备的知识,但是由于食物经常短缺,使得种值行为不能经常地、持续地进行,因而只能是处于“观念农业阶段”,即是一种拥有部分有关种植的知识,但没有相应的、有效地农业行为的阶段。“观念农业阶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全新世来临才结束。而这部分的人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这种行为持续地进行下去。这样渐渐地结束了“观念农业阶段”,发现了实实在在的农业,进入了全新世、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全国13省份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探讨影响效应在不同地形条件、兼业程度的组群差异,并考察了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1)农机社会化服务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8.8%。但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环节异质性。采纳耕整地、播种、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显著提高21.2%、17.4%、22.9%和18.3%;(2)而农户采纳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还存在禀赋差异,平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1.9%,而坡地山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3)纯农业户与兼业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都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  相似文献   

14.
Theoretical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reconciliation of the assumption of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with determinacy of firm size are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ustralian farms. Various techniques for examining changes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rms are examined and their use demonstrated. The work is stochastic rather than deterministic. B.A.E. sheep industry survey data is used and flock size is used as the measure of farm size. The results do not suggest that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rm sizes is increasing. Growth differs between flock sizes within the same region and for the same flock size between regions. Profitability seems to be relatively larger in the medium flock siz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 (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6.
农地资源价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农地资源价格特征和构成。农地资源作为土地资产的一种,其价格具有外溢性、市场失灵性、影响因素复杂性等特征。农地价格和其他土地一样具有二元性,即包括农地物质虚幻价格和农地资本次生虚幻价格。从农地产生效益的角度看,农地价格包括农地社会效益价格、农地生态效益价格和农地经济效益价格。作为农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真正把握住县可让渡的价格仅是农地真实的价格中的极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农业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已被普遍关注,而农业大有被冷落之感,通过对西部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农业依然为西部开发的重点产业和基础产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四大区域的比较优势与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西部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东北发展商品型规模农业、中部发展加工型商品农业、东部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的设想;最后提出完善区域分工协作互动机制、切实保护耕地、完善流通环节等6项发展区域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四大区域的比较优势与潜力进行分析;提出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西部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东北发展商品型规模农业、中部发展加工型商品农业、东部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的设想;最后提出完善区域分工协作互动机制、切实保护耕地、完善流通环节等6项发展区域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