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现状和特征,构建了海水养殖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考察资本、劳动和养殖面积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及边际产出。模型结果显示:劳动产出弹性为负值,资本的产出弹性下降,养殖面积的产出小,呈弹性缓慢爬升态势;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显著,资本、劳动对养殖面积的替代弹性较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海水养殖业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不同程度的呈现递减趋势,依然保留依赖扩大养殖水域面积进行简单再生产的特征,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以提高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价格,建立各生产要素边际产值等于其边际成本的联立方程组,就可得到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经济投入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域集聚的特征;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50,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43,而土地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和资本是中国省域农业产出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研究区域农业产出行为不应忽视空间效应,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互动,引导各个区域合理地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镇企业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趋于缓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明显减弱。本文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8-2002年我国乡镇企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边际生产率、规模报酬以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探讨了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适用于土地利用的生产函数模型,依据模型结果分别计算出1996-2005年间."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土地利用中各生产要素对全社会总产出,农用地利用中各生产要素对第一产业产出,建设用地利用中各生产要素对第二、三产业产出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全社会总产出和第二、三产业增长的主要要素,劳动力投入是第一产业增长的主要要素.建设用地利用的资源配置属"倚资本发展型",农用地利用的资源配置属"倚劳动力发展型",土地利用总体属于"倚资本发展型".农用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阶段,建设用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减阶段,土地利用总体处于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6.
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历史性命题,对此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财富之首,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供给总量固定的土地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则认为,经济增长研究中主要考虑资本和劳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无需考虑土地要素的作用,其直观原因是土地供给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7.
报酬递减规律是农业的基本规律,是确定农业生产合理投资限界的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应用这一规律,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报酬递减规律是在指既定的条件下,在单位面积上连续追加投入劳动和资本,当投入的劳动和资本超过一定限界时,则追加部份所得报酬会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收益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人们把这一现象概括为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通常是在农业生产中假定某些生产要素不变,仅仅变动其中某一些生产要素,在连续追加投入时所出现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经常不变的生产要素是土地.所以,人们又把报酬递减称为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专业化生产与农民增收农民进行生产的目的在于增加商品供给 ,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由此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 ,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为手段加以实现。简而言之 ,就是通过充分发挥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以达到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为了发展商品生产 ,自然要增加投入 ,但固定的分散狭小的土地规模 ,投入大量的劳动、资本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必然会发生作用 ,农业总产出和农民总收入必然受到抑制。因此 ,农民总是千方百计力求扩大土地规模以适…  相似文献   

9.
一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改进而使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后,随着不断补充某种或几种资源,这种或这些资源的报酬仍然会递减。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会永远存在,从而也提出了不断改进资源配合,不断改进技术的永恒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报酬递减正是技术进步与技术革新的动力。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观察这种情形。在一个较短的期间,技术水平总是一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的劳动总投入和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都迅速下降,农业机械投入大幅度增加,资本—劳动投入比迅速提高,而2004年以来农业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本文选取粳稻作为粮食作物的代表,估计了粳稻的生产函数,并计算了粳稻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边际劳动生产率。结果显示:与1980~2004年相比,2005~2009年,粳稻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边际劳动生产率有大幅度提高。这些发现表明,农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节约劳动的生产方式。对于已经迁移到城镇的农民工而言,当他们在城镇的就业受到冲击时,他们很难再返回到农业中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扩展生产函数对棉花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估计,计算出包括棉花种植面积、亩均物质资本投入、亩均劳动力投入以及植棉技术进步四项主要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发现,植棉面积仍然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植棉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与现有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条件双重制约下,植棉技术进步是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组成力量,机采棉技术集成体系构建是解决棉花产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测定农业技术进步的变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长的时段内,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具有不均匀性。现有利用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的方法都隐含着“技术进步是匀速的”这一假定。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变速模型,论述其理论要根据及应用前景,同时介绍了该模型在测算“福建省1950-1988年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农业生产函数分析时,常常用到边际平衡原理,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可以获得最大的纯收益。可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试点中,需要考察单位劳动消耗下的纯收益(主要是成本利润率)水平,那么这时的最佳资源投入量应当如何确定呢?还有,在暂时不知遭农产品价格的前提下却想知道最大成本利润率时的资源投入量是多少?上述两种情况,运用边际平衡原理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我们寻求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代时期的北直隶、山东、河南为例,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分析明代华北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一是人口的增长、迁移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二是农田水利,除了治理河流,井灌得到了广泛采用.三是农业技术有所进步.本文还尝试用生产函数模型,分别对中性、劳动增强型和土地增强型的技术进步率进行估计,结苯表明,明代华北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劳动和耕地的增加.在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今天,要进一步重视技术进步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在技术选择和创新中还特别需要注意与各地的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和信贷支农一直伴随着农村金融改革,但是农村区域资本要素仍旧不足。本文利用永续盘存法对江苏省51个县(市)1994—2009年资本存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并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资本的边际产出;通过对资本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的配对t检验方法验证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农村区域均存在资本洼地,并发现农村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区域资本投入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样本区域资本投入缺口有缩小并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具有强烈的"逐利偏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追求资本报酬率或资本回报率。资本进入农村的前提是,当城市资本利润率低于或明显低于农村资本利润率水平,或城市资本投入渐趋饱和时,资本必然表现为向农村流动。从经济理论考虑,当城市资本边际报酬率低于农村资本边际报酬率时,资本就会从城市部门转移到农村部门,从工业部门转移到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包含要素价格增强项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我国1984—2015年14个省份小麦生产的投入产出与价格数据,测算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率,评估各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总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识别技术进步的主要诱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总体偏低,年均速率仅为0. 91%,其中,劳动体现式技术进步速率最大。对其诱因的分析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公共投资,要素价格诱导的贡献相对较小;但随着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其对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诱导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生产要素是国有农场发展的主要依托,是农场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据此,本文结合浙江省国有农场实际,以初级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高级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四要素"作为分析视角,研究浙江省国有农场生产要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增长涉及到诸多生产要素的组合投入与经营方式的选择。本文在TinBergen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内外部规模变动因子并构建灰色生产函数,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增长的动力进行度量与分解。研究发现,1997—2009年西南地区农业增长主要动因来自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度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变动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地区农业产值增长贡献中技术进步效率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