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堂与地狱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是瘦骨嶙峋,一脸饿相。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很具讽刺性的统计数字。在1923年的某一天里,芝加哥的一间大酒店内,聚集了10位当时最有成就的财经巨子,他们意气风发地吹牛一番。当然,以他们当时的成就,没有一个人不敢不洗耳恭听,好好地向他们学习成功之道。这10位财经界的杰出人士是谁呢?他们就是:  相似文献   

3.
致作者朋友     
读者是我们的“上帝”,作者也是我们的“上帝”。没有广大作者朋友的支持,就没有《秘书工作》杂志的今天。所以,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杂志的关心和厚爱。与作者朋友一道,为读者奉献出高质量、有品位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为提高作者投稿的质量和命中率,这里介绍一下杂志对来稿的期望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杯子的哲理     
《财务与会计》2010,(11):41-41
有一天,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个人结伴出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了,正当四人面临死亡威胁时,上帝给了他们四个杯子并为他们祈来了一场雨。但这四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杯底的,有两个盛了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是完好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故事,说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个人结伴出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正当四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上帝给了他们每人一个杯子,并为他们祈来了一场雨。但这四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底儿的,有两个盛了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是拿来就能用的。  相似文献   

6.
《审计与理财》2004,(9):40-40
有一个故事,说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个人结伴出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正当四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上帝给了他们四个杯子,并为他们祈来了一场雨。但这四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底儿的,有两个盛子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是拿来就能用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很具讽刺性的统计数字。在1923年的某一天里,芝加哥的一间大酒店内,聚集了10位当时最有成就的财经巨子,他们意气风发地吹牛一番。当然,以他们当时的成就,没有一个人不敢不洗耳恭听,好好地向他们学习成功之道。这10位财经界的杰出人士是谁呢?他们就是:1、一位钢铁公司的总裁;2、一位国家银行的总裁;3、一位煤气公司的总裁;4、全国最大的实用公司的总裁;5、最成功的稻麦投机家;6、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主席;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抓住顾客心理,是不是把顾客当作"上帝"就是一剂万能的良药?更进一步,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是否清楚我们自己对待"上帝"的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是顶礼膜拜,还是趋之若骛,还是言听计从?我想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稳定的客户满意度.而应该如何让客户(尤其是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达到"满意",这或许不是仅仅把他们当成"上帝"就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习。经济界人士要学习,政府官员要学习,消费者也要学习。"消费者是上帝",这口号有两个内涵:一是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提供良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一是要求消费者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有关知识,逐渐聪明起来。二者的连带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没有知识的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不可能巩固、更难以提高其服务和产品质量水平。聪明的消费者对生产者  相似文献   

10.
正梦想是一种期望,梦想是一种信仰,梦想是一种航向。梦想是永恒的信念,梦想是拼搏的精神,梦想是炽热的追求,梦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只会注重眼前的蝇头小利,一个没有梦想的团体是没有生机、没有活力的,一个没有梦想的国家是没有凝聚力、没有发展的。有梦想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有梦想的团体是蓬勃向上的团体,有  相似文献   

11.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作为一个高绩效组织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奥运会是靠什么来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呢?第一,奥运会选择了具有充分国际性的几十个项目向世人开放。理论上地球人都有机会到这个大擂台上去"显摆"和"逞能",在这里成就梦想,因此开创了一场极具吸引力的大游戏。这启示我们,一个高绩效的组织,应是一个能够让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人有梦想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动力,有动力才可能创造高绩效。  相似文献   

12.
自由撰稿人这五个字,在当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起来。这里指的自由撰稿人,是指那些没有固定单位、没有固定工资、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只靠稿费生存的写作人。这是一些真正敢于面对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任何娇情的东西,只有勤奋、思考、忙碌才是他们的本色。自由撰稿人是一群不被人注意的“边缘人”,没有人透视过他们的心灵世界,也没有人关注过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但他们确确实实地存在着,每天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和每月刊登在杂志上的文章就  相似文献   

13.
你就是上帝     
这个世界有上帝吗,如果有,这个上帝肯定是我们自己。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会来拯救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也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你主宰着你自己,你就是上帝。换个角度看人生的五项修炼》这本著作中提出来的心理概念,它是指一种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思想决定行动,成与败、苦与乐往往始于一念之差。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非洲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喜欢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人们都赤脚,沮丧不已:这些人都赤脚,怎么会要我的皮鞋呢,于是放弃了努力,失望而回。而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企业没有边界的意思是,无论企业想做什么,只要整合资源就可以做到我个人从事企业管理30多年,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就是"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企业就是人,是说所有的资产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业的关键。如果把人抛到一边,资产负债表就没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岛有一句老话:"死店活人开"。同样一个店,两个不同的人开效果就不一样。"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业有没有开阔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资源。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是封闭的就会一事无成。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提炼为  相似文献   

15.
传说有一个穷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人见人羡的大富翁,几经努力没有实现心愿,绝望之下找到上帝,要求上帝赐给他财富, 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上帝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便给了他一袋子品德。那个人见状,失望地朝上帝嚷嚷:我要的是能让我变成富翁的金钱啊!上帝说:没错呀, 我给你的是品德.但品德能帮你创造得到金钱的机遇啊!带着些许的疑惑,这个人背着那袋品德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若干年后,他终于成了一个富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保障》2015,(2):28-29
职业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职业的同时,社会也会对每个人有一定要求,因此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既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也要择世所需。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的职业目标是成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要素,而青年人在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对著名的演员夫妻,生了一个小有缺陷的女儿。这确实不无遗憾。可是,这世界上没有一点遗憾的人,能有几个?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这一缺陷烦恼沮丧,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  相似文献   

18.
王瑞红 《人力资源》2006,(4S):78-78
传说有一个穷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人见人羡的大富翁,几经努力没有实现心愿,绝望之下找到上帝,要求上帝赐给他财富,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上帝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便给了他一袋子品德。那个人见状,失望地朝上帝嚷嚷:我要的是能让我变成富翁的金钱啊!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但品德能帮你创造得到金钱的机遇啊!带着些许的疑惑,这个人背着那袋品德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若干年后,他终于成了一个富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来生活并不满足于只卖水果,它希望产品能形成一个矩阵2012年,我们做了"褚橙",主要的传播人群是企业家。他们对褚时健有天然的了解和尊重,也不差钱,会因为"褚橙"的故事毫不犹豫地消费。2013年,我们想要的受众是普通年轻人。我们找了些"80后""90后"沟通,结果发现:他们对褚时健的故事并不了解;即便知道,也觉得这个故事离自己很远,是上一辈人关注的商界故事;他们很少因为被一个故事感动去消费,他们相对更客观、理性,更在意这个水果到底好不好吃。为此,我们调整了传播策略,提出"80后致敬80后"这一口号,前一个是指生于80后的人,后一个是指86岁的褚老。我们选择了一些非企业人士进行传播,比如韩寒、蒋方舟。他们是"80后"的代表,对褚时健也  相似文献   

20.
表弟做人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公司在提拔经理的时候,却没有他的份。他们公司的人事部有我的一个同学,后来我一打听,我那同学这是这样说的:"这小伙子人是聪明,但太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可靠!"当我把这个反馈告诉表弟时,表弟苦恼不已地直叹气:不是都说做人要圆滑一点吗?怎样才能把握好"圆滑"的度呢?表弟的叹息,其实是职场人士们普遍的困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人很"圆滑",其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