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依据焊接结构热传导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模拟焊接结构瞬态热传导过程,在空间域、时间域两个方面对瞬态焊接过程进行离散,进而推导焊接结构热传导方程。基于焊接成型过程中载荷条件的非线性,建立了T型焊接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双道焊缝条件下焊接根部残余应力进行了完整性、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变换焊缝长度、腹板厚度、底板厚度、焊脚长度与焊接角度这五个几何参数,研究了这五个几何参数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液化场地的震害实例表明研究桩基的动力响应问题是解决桩基震害的关键,而结构参数对桩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又是其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就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参数敏感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就行了总结,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解波动方程得到了瞬态和稳态点震源激发的瑞利波场中质点位移的解析表达式,明确了在不同震源条件下瑞利波随深度衰减的具体规律明显不同。进行了用瑞利波速度确定地基的工程力学参数的实验,并通过比较室内土工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的体积和功能性的增加,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降低桩基造价、推广工作性好的桩基技术成为建筑行业的建筑技术的一个关键。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质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具有桩体承受压力大、成桩成本低廉、易于普及和推广等特点,是我国进行建筑项目地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技术特点,说明了人工挖孔桩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提出了人工挖孔桩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城乡统筹和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及都市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拉动条件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关于沟域经济的研究也进入了深化阶段,理论和实践界对沟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基础理论、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问题和对策建议等问题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创新性的融合和应用是当前理论研究者要突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位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预制静压桩基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基桩的倾斜与偏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讨论了事故对基桩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了此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处理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对类似工程的事故预防及事故处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与东盟经济圈域这一思想,除了考虑到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可行性外,也要通过分析证明现在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是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场域概念及场域理论的引入,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与考察视角。在场域视阈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既要受到场域中不同行动者特质的影响,更要受到场域逻辑的制约。要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可以通过优化场域行动者关系、优化场域资本配置结构、优化场域规则体系、优化场域惯习系统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域经营”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农村发展理念,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欠发达地区乡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实践。它对村域各种闲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转化为资本,从而实现从“乡村建设”到“村域经营”的转变。在这个系统中,城市企业、村民委员会、农民结成以股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城市资本的拉动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对于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应用RCE(Rational Conjecture Equilibrium)条件来分析双头垄断企业(厂商)在成本不对称、需求不对称、产品差异化条件下对社会福利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说明了RCE条件下的双头垄断模型与cournot模型及社会最优模型的关系,提出在“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使在同一结构下,不同行为将会产生不同的绩效与福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工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的桩基工程则是保证基础建设工程质量的根本。灌注桩作为常见的桩基施工工程之一,其质量控制一直是桩基工程施工管理中探讨的课题。桩基灌注桩工程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加固软基等处理方式来提高基础承载力,为此,必须采取科学而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强化对成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改变褥垫层的设计参数,对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与水泥土搅拌桩多元复合地基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果完善了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理论,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简述PHC管桩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桩基常用施工方法的比较,阐述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优点和静压法沉桩施工工艺的先进性。特别对人们关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在诸多型式的桩基中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将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4.
软土路基中的新型CFG桩板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已有工程复合地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经济实用的软基处理型式——CFG桩板结构复合地基。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CFG桩板结构地基、天然软土地基及单桩地基的沉降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CFG桩板结构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为桩板结构的深入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锚杆静压桩作为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它既可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又可用于塔式起重机的基础。本文论证了锚杆静压桩在某医院施工中的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平受荷单桩变形内力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新解法.根据基地反力系数三参数模型、线弹性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微段平衡条件,建立了以桩身响应表示的状态空间方程组.为了使状态空间方程线性化,将桩均匀化为若干小段,并且假定任一小段上地基反力系数为常数.利用所有桩小段的状态空间方程组、桩顶及桩底处的边界条件、桩段之间的变形内力连续条件和矩阵分析理论,获得了求解水平荷载单桩内力与变形的状态空间解.采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特例的解与已有半解析解进行对比来验证解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了桩底约束条件以及土体参数对桩身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易于程序编制、计算精度又易于控制的方法;当桩长较大时,桩底约束条件对桩身响应的影响很小;地基反力系数中的指数以及反映地表处土体抗侧向变形能力的参数对桩身响应的影响很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护坡桩常见的破坏方式及原因入手,提出在设计中应对一些主要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具体进行考虑,并对灌注式护坡桩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护坡桩五种常见的破坏方式及原因,并按悬臂式、单锚浅埋、单锚深埋三种类型探讨,论述了灌注式护坡桩的设计方法,同时对基底隆起问题及锚杆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开发性金融助推中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撑,通过“铺路”、“搭桥”,带动社会资金、带动其他金融机构,使得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成为可能,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国家的重点领域以及中小城镇建设等传统落后领域,开发性金融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 a foundation of marketing theory requires developing effective ways to aggregate research results. Meta-analyses that accumulate knowledge within a research domai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summariz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increasingly is being conducted in various substantive marketing domains. Modera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models using meta-analytic inputs have emerged as a powerful means to advance current knowledge in a research domain, and, importantly, identify fruitful areas for future inqui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growth of meta-analysis in marketing and identifie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researchers must consider when conducting and reporting a meta-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光纤传感和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领域技术与需求更加普及和并有所提高。光纤传感由粗放型的光信号感应功率变化,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对于光信号载波的时域和频域、极化的细微变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光辐射转换效应,均成为传感的理论和应用载体,从而大大拓宽了应用领域和范围。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技术的飞跃,实现了软处理与硬处理的互补,实现了处理与采集的并行和分离,并植入智能模式和功能。本文集中讨论在光纤传感控制中数据采集的数字处理中采样频率问题,认为在器件和传感系统的研制中,有效地配置、设置硬件和软件,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光纤传感领域实现"由感到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光纤传感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