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证券市场中,根据交易主体之间拥有信息的差异,可以将投资者分为拥有私有信息的知情交易者与不拥有私有信息的不知情交易者,知情交易者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参与证券的买卖,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一个基于代理的人工股票市场,考察了卖空禁令、涨跌幅限制、交易税和T+1结算周期对市场质量和知情交易者的影响。市场由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组成,两者都可以通过遗传编程从市场股票信息中学习。通过平行测定几个市场程式化事实,将系统校准到真实的金融市场后,我们发现这四种监管都以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市场波动、价格扭曲和交易...  相似文献   

3.
跟庄散户等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会影响证券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本文基于Kyle模型的拓展研究表明:当市场流动性下降时,知情交易者会减少交易;部分知情的噪声交易加入后会使得知情交易者的预期收益下降;当非完全知情交易者的委托单流恰好完全跟踪股票价值时,内幕信息持有者的信息将不能操纵股价波动。从抑制知情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的角度讲,非完全知情交易者有助于推动证券市场交易的透明化、公正化,进而减少整个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权证对投资者投资偏好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提高了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速度,知情交易者通过对衍生品的投资提高传递的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权证市场和相应标的股票市场交易高频数据的研究,探讨知情交易者在权证市场出现后是否改变了投资的对象。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有部分知情交易者投资了认购权证,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知情交易者偏好认沽权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权证制度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知情操纵者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特征进行交易操纵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基于信息与交易的中国股票市场操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获得了各期的均衡价格与最大操纵收益。进而着重讨论了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者的理性程度等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检验了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信息与资本成本的研究发现:不知情的投资者需要一个风险溢价以弥补与知情的交易者进行交易所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知情交易使价格更灵敏,从而减少了不知情者的风险,降低了风险溢价.私人信息的广泛分布降低了必要的风险溢价,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息精确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投资者对持有的资产事先信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7.
徐枫  范达强  谢丹 《投资研究》2012,(8):111-120
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情况,改进了波动性模型和隐藏性假说模型,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内交易高频数据实证检验了私有信息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信息确实存在并对我国股票市场日内交易价格收益率的波动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知情交易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采用了特定的交易类型来避免信息的过快泄露,从而使得市场中的价格变动比率与成交量占比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8.
以2013-2016年391支股票的360搜索指数中的投资者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的指数作为网络关注度度量指标,同时基于股票市场交易数据采用多种信息不对称计算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并进一步构造了信息不对称主成分综合指标。通过建立横截面回归模型,探究投资者和媒体关注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的增加会减少知情交易及信息不透明程度,从而减少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媒体关注度对不同的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一致性。本研究通过探索投资者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在新兴市场中的应用,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层制定政策以及对于普通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权证市场创设制度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权证创设制度对市场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理性投资者、理性投机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三种市场参与者的权证市场均衡模型,并利用权证市场推出后沪市所有交易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同时比较了创设制度对不同权证种类的影响,分析了创设制度对标的股票价格行为的作用,本文发现,创设制度的引入对认沽权证的价格稳定作用超过对认购权证的价格稳定作用;权证的出现使得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变小,但创设制度却使得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信息对资本市场高频价格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非对称与高频价格运动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频率对价格变化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知情交易者为了保持获得的信息优势,往往选择提交积极订单以迅速交易.在知情交易者比重较大的时候,市场交易频繁,此时买卖价差较大,波动剧烈;反之,当交易间隔长时,意味着未知情交易者比重大,此时买卖价差较小,波动较小.交易间隔短意味着市场存在消息驱动,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坏消息.好消息引起价格上涨的概率和坏消息引起价格下跌的概率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赵月 《时代金融》2013,(17):73+75
在股票市场中,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股票交易量方面的行为差异,源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所形成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交易博弈过程中交易者在各种信念之间的相互推测、相互影响,为了获得交易者的这些信念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反馈效应和投机泡沫发生,下面结合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研究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量波动下的博弈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2018-2020年沪深A股发生大宗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宗交易定价对其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投资者羊群效应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大宗交易折溢价率与股票短期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股票市场的伪羊群效应会减弱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获取大宗交易定价信息的投资者理性与否决定了大宗交易定价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作用的强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A股市场短期内伪羊群效应显著,长期内真羊群效应显著;这充分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资产定价相对合理,投资者处于有限理性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播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知情交易者而言,期货市场上的收益大于现货市场,因此知情交易者率先考虑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期货市场会先吸收最新的信息,再传递到现货市场上;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且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引导力度均大于股票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引导力度;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相互的,差距的力度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交易数据,研究了异质性交易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的当期情绪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前期情绪,能够显著影响风险资产特质收益率的波动:个人交易者倾向于做出骑乘泡沫行为,而机构交易者则倾向于利用市场噪声情绪推高风险资产价格并提前变现离场。同时,在对股价崩盘风险和异质性交易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断点进行门限检验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对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门限点。当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超过特定的阈值点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随着相对力量效应的提高而降低;而当个体交易者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机构交易者相对力量降低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提高。因此,有效引导交易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回归价值面本身,避免出现噪声蛊惑和诱导交易,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交易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知情交易概率是指知情交易委托单占总交易委托单的比重,用于度量我国知情交易强度。R2代表公司回报率能被市场回报率解释的程度,R2越大,股价信息含量越低。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来考察知情交易概率与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发现知情交易概率越低,R2越高,股价信息含量越低。在控制了流动性与部分公司财务指标后,实证结果依然显示我国股价信息含量与知情交易概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知情交易者进行交易时,更有利于公司特质信息进入股票价格。  相似文献   

16.
使用 PCD 模型,通过引入买卖价差、交易量、交易规模、委托指令流等交易信息变量探讨交易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买卖价差与期望交易持续期显著正相关,不支持 Easley 和 O’Hara (1992)的观点。同时大规模的交易能够显著地延长交易持续期,而中等规模的交易能够减小交易持续期,证实了知情交易者的隐藏交易假说。指令流信息中的买卖申报数量也对交易持续期有显著的影响,上期买卖申报数量与本期交易持续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资产定价问题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金融学家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影响风险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显露出来。在Kyle模型的基础上,在股票市场中引入贴近实际的趋势交易商,构建了以知情交易商为主导,趋势交易商采取适应性策略的主从博弈模型,给出了市场均衡时的股票价格。同时,运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知情交易商和趋势交易商博弈行为对股票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趋势交易商的决策会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两类交易者博弈的结果甚至会造成不同方向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模型结论的有效性,并为市场分析和投资者实际决策提供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一萱 《理财》2011,(2):48
股票市场中,有很多投资者习惯于不断查看股票价格的变化,并且频繁地进行买卖交易,有的投资者甚至一年内交易多达上百次,近乎每个交易日都要进行交易,许多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因盲目下单造成损失。那么,频繁交易会给投资者的收益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9.
股票市场透明性直接决定着交易者观测交易信息的能力,影响交易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透明性和流动性、波动性以及信息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考察了透明性的提高对中国股市运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透明性的提高显著地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市场的波动性和交易成本,信息的扩散和反映效率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市场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苏冬蔚  彭松林 《金融研究》2019,471(9):188-207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