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科技发展具有鲜明的双效应。它直接推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能源的高消耗、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科学技术必须走向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传统工业象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富足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种种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加重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工业先天不足,布局规划严重不合理,工艺水平普遍落后,管理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环境问题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农林水产业的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人类的生活环境已陷入了危险境地。从世界范围来看,(1)酸雨使森林遭到破坏;(2)臭氧层被破坏;(3)二氧化炭增多使地球温度升高,据预测,照这样发展下去,到2030年前后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海洋的水位也将上升20-140厘米;(4)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扩大耕地面积,其结果往往是森林遭到破坏变成耕地,森林甚至防风林遭到破坏使沙漠化日趋严重。现在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全世界约有4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球地面积的30%,大自然给人类以无限的恩赐,不仅给人类以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向人类提供了衣食住条件及发展工业所需的光、热、矿物性及生物性资源等。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不仅使大气遭到了有害气体的污染,就是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及生体内的遗传因子环境也遭到破坏;不但给自身的生命、生存造成了威胁,也将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农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对于保护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对日本的农业环境污染状况及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丰腴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信仰危机,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目前,人类正处于现代化的困境中,面对现代化的困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从追求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倡导人们过一种绿色、开放和诗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世人关注的议题。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破了整个环境和资源的平衡性.人口和环境、生态和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凸显。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的物质辉煌时,也痛苦地发现.人类“征服自然”的结果不仅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还危及到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危及到人类后代的生存。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非再生资源和能源耗竭。等等。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即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首先,钢铁工业是世界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其次,钢铁工业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耗资、耗能产业之一。因此,必须对钢铁工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处理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自然资源与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有能够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它具有可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和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双重特点。一方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还将继续提高,一些未被认识或…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乃至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世界各国为之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不乏教育途径,许多国家在中小学课程中增设了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8.
传统拦河筑坝水利发电,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绝大多数不能拦河筑坝发电的水利资源白白浪费,使人类使用能源过度地依赖矿石能源,不仅给人类带来资源枯竭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西方工业文明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扭曲并摧残人性,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背离。劳伦斯提倡回归自然,希望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来挽救人类。  相似文献   

10.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西方工业文明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扭曲并摧残人性,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背离.劳伦斯提倡回归自然,希望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来挽救人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环境质量的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工业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力度,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终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如何在环境全过程质量管理中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工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把人类带进了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面对生存环境的威胁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可持续发展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20世纪后半期迅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们认识到,大工业带来了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过度的消耗过程,自然资源被掠夺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大潮迅猛而来,它的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基础教育.一些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一个新阶段,它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和电气设备的相继发明和广泛使用,使生产力大为提高,以燃烧化石燃料增加而造成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大工业带来了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过度的消耗过程,自然资源被掠夺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气,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就是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然而近年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不合理污染物排放、环保意识的薄弱都导致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显然不利于人类的长久发展利益。当前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问题的现状,并针对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以及治理做出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琴 《改革与开放》2012,(12):181-18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早巳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而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繁荣是人类、社会及城市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突破与进步.现在,“工业化”景观艺术广泛地将艺术和城市形象融合与一体,本文通过对“工业化”景观艺术的美学研究,结合特定案例分析,利用“工业化”这一鲜明、独特的表现形式,保存城市发展、文明进步的象征,表述城市的文脉、个性和理想,并作为媒介塑造和传播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个性,发掘不同层次审美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台湾海峡环境保护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联合国召开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特别大会,就可持续发展命题取得共识,并发表《21世纪议程》。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道。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建立台湾海峡环境保护带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区域化、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课题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尤其是在其中后期出现的现象。至今人类活动主要体现在工业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上,而工业社会的发展却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本身受到威胁。环境问题主要由…  相似文献   

19.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建立在工业经济形态之上,着重对传统生产要素核算,如设备、原材料的核算,忽视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人类活动所使用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以及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因污染、破坏而造成的环境损失没有计入国民帐户.这种核算体系及其做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绿色核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灾害系指由于某种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突发性或累积性的破坏或恶化(退化),并超越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容忍限度而引起人群伤亡和社会财富损失的事件。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人类文明,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能量及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地球的发展演变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尽的灾难和各种阻滞因素。地球上的灾害既广泛而又频繁,其中以人力尚难能支配、操纵的各种自然力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集聚暴发所致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据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的统计,本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