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作为切入点,主要为当前学界两种观点,请求权和形成权,既得权和期待权两个方面,在从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以得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法学界关注的热点。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争议、商品化权等一系列前沿课题 ,成为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索、评述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建议。面对知识产权理论如此多的新问题和业内人士的不同认识 ,河北经贸大学南振兴、刘春霖两位青年学者 ,跟踪知识产权前沿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致力于创新研究 ,于 2 0 0 3年 1月完成出版了他们的力作———《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作者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有关学者交流以及对德国企业的实地考察,比较分析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差异,研究了这种差异对两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深刻影响,对江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渭  王宗军 《当代经济》2007,(23):170-171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董事会内部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权合一与公司绩效关系的问题,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一、民事诉讼管辖异议权的主体 管辖异议权的主体即异议权人,是指享有向收受诉讼案件的法院主张该法院对于本案没有管辖权这一诉讼权利的争议主体。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管辖异议权的主体范围并未作出完全一致的明文界定等因素的影响,实践中对谁有权提出管辖异议理解不一,理论界对管辖异议权主体的范围也存争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房价和地价,究竟是房价拉动地价,还是地价推动房价,二者的关系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我国学者在此领域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文章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这两个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收敛假说提出以来,争议不断.不同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增长的收敛进行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许多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问题进行研究,但是最终的研究结论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本文简要梳理和评析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现权具有特殊性,我国学界对其性质一直存有争议。科学发现权性质的认定是解决科学发现权制度其他一切问题的关键。若能将这一问题解决掉,那对知识产权发展的促进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通过考察国内外有关科学发现权的立法实践和比较分析国内诸多学者的观点,结合知识产权法领域内的最新理论发展,并且去剖析科学发现的使用以及限制,其在法律层面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及固有的经济基础,以及在争论其是否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观点。任何的科学发明都是将科学发现收集再加以重组,若将其拆开来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是科学发现的存在。科学发现权的在理论上以及在现实中,其有知识产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王璞  南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3,(19):291-293
形成权概念的提出迄今为止已一个世纪有余,以德国法学家为首的形成权研究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杰出的成果。然形成权理论的发展速度仍稍嫌缓慢,与其他权利理论领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总结前人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形成权的起源、原始概念以及与除斥期间的关系,又以权力属性为分析路径研究形成权新特征及其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问题,以此对形成权的概念进行逻辑解构并通过另一种权利划分方式对其在私法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王劲松 《财经研究》2002,28(5):31-36
围绕用国债替代税收的融资决策在刺激居民消费方面是否有效的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结果充满了争议。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曾诗鸿  刘琦 《生产力研究》2011,(11):196-200
文章首先系统地阐述了碳金融与碳金融市场的概念,并分析了当前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概况,其中深入分析了碳金融市场的机制与构成,并对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讨论,共分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外学者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研究现状。最终结合我国现状,得出构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是各个流派分歧与争议的焦点,而且即使在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领域,学者之间的意见差异也较大。为了解释分歧和争议存在的原因,首先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现实中企业竞争优势维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各流派关于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解释,以及解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认为,企业持续拥有竞争优势其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静态均衡形式,这种静态均衡在现实中是难以存在的。如果一个研究命题的客观存在性都值得怀疑,那么不同理论流派对它的解释始终存在分歧和争议就会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3.
宋宪萍 《生产力研究》2011,(3):205-206,211
当前关于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比较丰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争议也比较多,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存在分歧。学者们关于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城市贫困人员的社会保障,都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战略性群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中国中间阶层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中西方学者均对中间阶层的社会成分、形成过程及其政治态度和行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如何对中国语境下中间阶层这一概念做出最符合实际意义的界定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间阶层是一个"在本质上存在争议的概念",其定义仍然捉摸不定。为此,文章提出采用德国一些社会学家所提出的"战略性群体"概念,作为研究中国社会新兴群体的新视角,来剖析中国作为战略性群体的中间阶层。为了理解这一阶层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有必要从主观认同的角度对战略性群体这一概念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伟 《经济评论》2004,(3):32-35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国内学者的不同观点拓宽了技术创新主体研究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9)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对外援助历时久长、领域广泛、效果明显、增长迅速、成就辉煌。然而,在国内外,中国对外援助却一直饱受诟病。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除去少数人以此为噱头,竭力对我援外进行妖魔化(这种妖魔化,除我外交部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外,一些正对此领域有所研究的西方学者,如美国学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德国学者福克斯教授等都用事实和著作进行了驳斥)外,缺少统一的专门的对外援助立法,也是导致上述问题与  相似文献   

18.
刘舒曼 《现代经济信息》2014,(19):172-173,177
近年来,一国出口如何带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用出口复杂度的概念来讨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出口新型技术产品对一国经济的增长有多少贡献成为学者们产生争议的重点。本文在实证法部分对之前学者的研究做出归纳总结,并在分析法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模型做出改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一国如何利用新型产品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提出边际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形象权,是指形象被用于商业使用的权利.近年来,随着形象商业化使用的现象不断增加,对形象权的保护成为各国学者思考与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旨从保护形象权的价值理念出发探讨形象权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德国学者克劳斯 ( Krause)在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 ,提出了著名的异质劳动模型理论。对于这一理论 ,可从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上 ,从是否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上 ,从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