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5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贷传导渠道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苑治亭 《济南金融》2007,(10):16-19
本文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信贷渠道是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然后,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具有较大的内生性;但是信贷配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进行的,信贷渠道还不是货币政策传到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近来我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由此明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有助于政府制定准确的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文章旨在对近些年国外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渠道的研究做一纵览,其中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资产负债表渠道。  相似文献   

5.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依据2008-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量企业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受企业异质性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高融资约束、高投资机会、高资产可抵押性和非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贷传导渠道在中德两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均发挥作用,但相对而言,中国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与德国的金融结构存在差异。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信贷传导渠道效应也将逐渐减弱。中国人民银行应根据传导渠道的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策略、目标和工具,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2003-2015年八大行业季度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完成额为样本,基于我国历年行业投入产出表构建GVAR模型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行业异质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八大行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波动在响应程度和响应趋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沿着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投资→产出渠道传导。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包括利率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等。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信贷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国2000-2008年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影响经济的。另外,我国的信贷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郝林 《金卡工程》2010,14(3):288-289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顺畅。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信贷渠道,并将其拆分为两个过程:由货币供应量到信贷量的传导和由信贷量到总产出的传导。然后,本文就上述两个过程传导在我国当前状况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的住房信贷渠道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的住房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其传导效果依赖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低这一现实状况,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博弈,结果表明,在紧缩的政策下,并不是银行"惜贷",而是企业"惜借"而转向民间渠道,信贷渠道对于投资的调控力度大大减弱;相反,在扩张政策下,中小企业都"抢贷",信贷渠道对于投资的扩张效应就大大增强。这样就造成了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扭曲,导致货币政策易放难收。本文继而对2008年至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进行观测,结果与理论相符。最后,本文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2002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结合"CC—LM"模型研究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7天加权平均利率可以作为恰当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在央行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依旧能够对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采集2004—2015年的货币、信贷、消费、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是顺畅的,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关系,但不明显,说明传导过程中存在一定梗塞,货币政策的传导已不再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今后可以从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消费贷款等方面,提高信贷传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信贷投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不会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而言,信贷的投放并未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带来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6.
袁明琴 《云南金融》2011,(9X):139-139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的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会逐渐弱化。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积极拓展其他货币传导渠道,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疏通信贷渠道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我国信贷传导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的增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会逐渐弱化。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积极拓展其他货币传导渠道,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仍以信贷渠道传导为主,疏通信贷渠道是保证货币政策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围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信贷渠道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海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恒 《上海金融》2007,(4):34-36,12
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目前国内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心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没有明确结论,本文尝试使用Driscoll(2003)的基本思想,使用一个分省的宏观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信贷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角度看,货币政策传导一般有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种途径,但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外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以及简单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