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也使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给中国的债务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需求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也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地方政府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债务风险增大。地方债务治理不当,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逄锦聚 《当代经济研究》2012,(1):44-49,93,92
在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我国集中精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中,欧美经济又先后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美国债务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由基本矛盾而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原因是为弥补这种不足而采取的财政赤字政策,举债过度。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必将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但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趋势看,如果因应得当,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因此而改变。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有深刻的启示,应从中吸取教训,采取必要的措施,把我国的经济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之时,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又迎来新挑战,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国家主权债务评级之后,近期又下调意大利国家主权债务评级,显示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做出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全球公共债务危机从短期看是迅速扩大的公共开支,从长期看是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从根源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公共债务危机不仅进一步加重经济复苏的难度,而且对世界政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来说,不仅要应对全球公共债务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更要分析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防范公共债务危机的发生,以保证中国公共债务的可持续运用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发展成为继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欧美许多国家已深陷其中,为拯救危机的紧缩政策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并呈现下行趋势。目前,中国尚无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但是建立相应的偿债基金,防范类似危机的发生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应利用我国的超额外汇储备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用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发生,以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安全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归纳了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的异同性。作者认为,主权债务危机一方面可能从贸易渠道、跨境资本流动、改变微观经济主体心理预期以及海外金融资产风险敞口等方面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也给中国提供了更大程度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机遇。最后,从金融角度提出应对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读书     
《资本市场》2012,(6):126
<正>《大债时代——从华尔街到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作者:袁熙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美债危机风起云涌,风暴过后,数万亿美元的市值凭空消失,世界经济一片狼藉。欧美债务危机的未来走向如何?谁是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幕后推手?本书作者呈现了欧美债务危机的源起、发展和高潮,揭露了危机  相似文献   

8.
200年,号称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受此影响,美国色彩斑斓的虚报经济泡沫随之被破灭,露出了美国政府已经千疮百孔的债务状况.紧接着,美国主权债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面来,暴露出鉴个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存在的债务问题.这些危机的爆发不仅仅对处在风暴中心的欧美等国带来了重大打击,也源刻影响到了与欧美国家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就如何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规避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不良影响上,应有自的战略主张.本文将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由此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低估。为了应对不断蔓延的债务危机,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实施财政紧缩计划。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重建计划受到影响,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面临严峻压力,许多大型投资项目不得不终止。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从资本输入阶段走向资本输出阶段。一方面,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需要新的安全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发轫于欧洲,近两年来逐步由冰岛、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法国等核心经济体发展。今年8月,标准普尔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至此,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由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领域蔓延。  相似文献   

11.
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显现以来,政策界和学术界对危机可能的演变及其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在综合欧洲债务危机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以及发达国家救市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力图比较深入全面地研究欧洲债务危机,对它未来的演变做出预判,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在全球化以及后危机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欧美市场的需求有较大收缩.在外界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广东省做为我们国家的出口大省,本文在阐述广东省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分析外贸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后危机背景下,广东省发展外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2):F0002-F0002
从欧洲债务危机纵深演变,到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趋缓,从出口贸易商压力倍增,到金融资本市场冷风频吹,世界经济正陷入新一轮复杂形势。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经济又该怎样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导刊》2012,(8):88-89
欧洲债务危机仍未有实质解决方案,欧美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仍存..尽管中国进出口增速略超预期,但投资、消费增速回落,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政策加码可期。  相似文献   

15.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与美国的消费从来没有“脱钩”过,一旦次贷危机严重抑制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就会通过外需渠道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相似文献   

16.
陈玮 《时代经贸》2012,(6):95-96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在全球化以及后危机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欧美市场的需求有较大收缩。在外界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广东省做为我们国家的出口大省,本文在阐述广东省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分析外贸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后危机背景下,广东省发展外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元区的制度缺陷、欧盟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过高的福利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经济影响,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的启示:(1)地方政府经济政策的定位要着眼于长期社会经济发展;(2)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3)地方政府要保持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蔓延至整个欧洲。2012年1月标普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欧债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希望为我国与欧盟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此次美国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国内内源性的原因,但长期巨大的中美贸易失衡的累积以及美国习惯性地通过经济霸主地位输出自身经济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美长期贸易模式,比较其对于两国经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此次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因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失业率居高不下,伴随而来的是我国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经济持续动荡,房地产价格高居不下,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加大。预计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延续放缓走势,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增长将进一步下滑,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因此当前经济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