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点——轴系统”理论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历史古道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以云南省茶马古道为倒,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沿线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云南省茶马古道旅游发展的点——轴开发结构,力求优化其旅游空间结构,实现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然而,由于“政区分割”,导致共享旅游资源开发纷争不断,区域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以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借鉴长三角地区成功发展的启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在发挥六省各自优势的同时,充分进行区域协作,实行区域联动。在目前六省竞争有余,协作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六省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协作性强的产业持质,以旅游业为中部六省联动的首选行业,进行六省区的协作,实现六省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共享,域内各级政府与旅游企业间的联动。并以此为范例,带动其他产业的协作与联动,开创六省上下一条心、紧抓机遇共谋崛起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攀西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交通状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方面的合作条件,在对比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与模式的基础上,主张攀西区域旅游合作适宜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并对两地旅游合作开发提出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初探--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成为旅游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和旅游地理学研究走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空间聚集和空间扩散导致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和空间结构的特征,应用"点-轴"、"增长极"和圈层理论对广西区域旅游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可以极大地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点轴理论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论证,发现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分布着甘肃省数量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90%的优秀旅游城市和星级饭店、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较高的旅游总收入及旅游人气,这些都为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的提出对提升甘肃旅游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甘肃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相匹配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的重要基础。以旅游中心地理论和旅游点—轴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和交通通达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景区通达性进行测算,认为旅游资源分布趋于聚集性状态,旅游交通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格局,旅游外部交通较为发达,区域交通发展滞后,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差。提出环京津地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四种类型:太行山区旅游链模式;张家口-承德基地型旅游模式;承德—秦皇岛—唐山区域游览型旅游模式;白洋淀、衡水湖和吴桥杂技大世界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建设环京津旅游交通大环线和三级旅游中心地,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地区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协作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已经成为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旅游协作的优势,然后提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旅游协作必须坚持“求同存异”战略,最后探讨其具体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结合湖南"3+5"城市群旅游资源到湖南"3+5"城市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把湖南"3+5"城市群区域旅游发展轴线认为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发展轴线,其中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有沿湘江旅游发展轴线、长衡岳旅游发展轴线、长益常旅游发展轴线、长娄旅游发展轴线等4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有长株潭旅游发展轴线、沅水旅游发展轴线、益娄旅游发展轴线、常娄旅游发展轴线、娄衡旅游发展轴线等5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有长浏旅游发展轴线、泉南旅游发展轴线、平益旅游发展轴线、桃醴旅游发展轴线、新(新化)双(双峰)旅游发展轴线、平汝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扬州市旅游资源的扩增,旅游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与苏南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扬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本文试图从扬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特色出发,通过对扬州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扬州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模式,从而进一步探讨扬州旅游资源更深度发展的方向和相应的对策,以求促进扬州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对于青藏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主要省份青海和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旅游空间结构”等基础理论,对青藏高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青藏高原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网络模型,旨在为青藏区域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充分利用青藏铁路有效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青藏铁路旅游带,打造世界屋脊旅游品牌,对拉动青藏区域旅游和地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青藏高原旅游带的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构架了青藏铁路旅游带“点—轴”系统开发模式,重点提出了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六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强调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产业发展尤其要强调可持续性,因为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更具易损性。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旅游开发必须兼顾旅游资源的多元价值,防止只重视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低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10年来滇国内旅游流相关指标统计为依据,借鉴“空间集聚指数”分析模型,探讨来滇国内旅游流在云南省16个州市及六大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状态。得出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征,其呈现为一种‘单核模式,,昆明构成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集散的超级‘目的地’和‘中转站”的结论.认为“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影响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节点的开发”、“交通廊道的建设”、“区域间的旅游合作”3个方面提出优化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具体策略。研究对于指导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旅游合作、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连、杭州、成都作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其区位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等决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不同选择路径。文章以2001-2007年为时间序列,选取旅游企业业绩、旅游支撑系统、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25个二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历年3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作对比研究。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但旅游支撑系统完善的大连应该选择将旅游产品开发重点落在大型节庆活动、商务会议及会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战略;旅游企业业绩突出的杭州应该选择强化合作机制,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市场化战略;旅游资源导向型的成都应选择加强城市旅游支撑系统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政府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地开发日益频繁,旅游学者的研究视角逐渐从旅游热点地区转向旅游温点和冷点地区,更注重处于旅游阴影区的旅游业发展问题。就旅游阴影区的理论、旅游阴影区的空间尺度和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大田县旅游业受阴影区影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大田县应采取政府主导、形象驱动、打造亮点、完善交通等措施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红三角"地区的广东韶关、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三市,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且同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备区域合作的共同需求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但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发资金紧张等障碍。应通过政府联合、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以及产业带动等措施来推动"红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