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银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银行出现“惜贷”、“难贷款”现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则出现“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去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各专业银行闻风而动,相互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但是中小企业依然喊“融资难”、“贷款难”。究其原因:①金融改革后,银行地方分支机构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平衡,贷款权限上收,风险约束增强。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为防范风险,银行对经营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赢利性要求较低,故对中小企业往往采取多收少贷或干脆不  相似文献   

2.
刘德仲 《经济师》2000,(8):114-114
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传统、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应和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也就是说 1993年前 ,由于人民银行自身体制和商业银行倒逼机制的影响 ,基层央行再贷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着权限下放过度、使用数量过大的问题 ,从而对同期的金融三乱和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3年后 ,人民银行逐步完善再贷款管理制度 ,加大再贷款管理力度 ,上收再贷款权限。时至今日 ,基层央行再贷款管理和使用存在着权限过小、金额过小、审批程序多、担保抵押难等问题 ,使基层央行…  相似文献   

3.
张玉恒 《经济论坛》2008,(1):103-105
为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06年3月底,农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审计体制改革,上收了二级分行的审计职能,建立了隶属于省分行的审计派驻机构,实行了总行对一级分行、省分行对二级分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直接审计.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会计是银行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是按照金融机构会计制度的要求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会计数据。它贯穿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过程,近年来金融业之所以不断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案件现象(如2005年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10亿元诈骗事件,北京分行6.45亿元按揭贷款骗贷事件等),是其在内控制度上的缺陷所致。要夯实银行经营活动安全运营的基础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维护健康的会计秩序。  相似文献   

5.
季兴彪 《时代经贸》2007,(1Z):121-12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业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活动中,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许多措施,但法律手段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签订履行借款合同和依法收贷过程中寻求有效的法律手段,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秋平 《经济师》1999,(7):48-48
目前,“惜贷”“慎贷”成为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说明“惜贷”现象在各级金融部门内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那么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凡事都要辨证地看,“惜贷”现象也不例外,它不利的一面就是减弱了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利于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丽  李志强 《经济师》1999,(9):45-46
育的深入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变。依法收贷将从“银行观念”转变为整体认识的“社会观念”,由被曲解的“偏激行为”转变为普遍认识的“正常行为”,从而名正言顺地成为盘活不良信贷资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收贷提供了有力保障。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坚持依法收贷,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以开封市商业银行城东支行为例,自1996年以来,坚持依法收贷,盘活不良信贷资产,三年间起诉38起,结案29起,收回贷款和拆借款本息157…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因素1.从银行方面来看:一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不足,在经营活动中,重大轻小,对大企业不惜成本搞营销,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认真考虑。二是受过去集体企业贷款损失大,企业逃废债现象比较严重的影响,没能看到目前中小企业产权清、机制灵活的优势,出现“惜贷”、“惧贷”的心理障碍。三是奖惩不对称,贷款本息收回后,对信贷人员奖励很少,或是没有奖励;而贷款到期不能收回,处罚过重,实行终身责任制。盲目追求零风险,影响了信贷人员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四是利率浮动幅度小,对银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警惕:县域金融信贷功能严重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杰 《当代经济》2003,(4):41-41
存在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信贷管理审批权一律上收到省级分行,有的甚至上收到总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后,地(市)级分行尚有些许经营空间,而县(市)级支行几乎成为了上级行的大“储蓄部”、“存款部”,实贷权基本丧失。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县(市)级区域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无论市场前景怎样、效益如何,都很难及时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信贷功能弱化问题已十分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煜辉 《资本市场》2005,(11):107-107
可以利用银行“慎贷”、“惜贷”的倾向,利用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的契机,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姚建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提高,防范金融风险已受到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将越来越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2.
曲阳县农行盘活信贷资产成效显著□张志顺齐现英农业银行曲阳县支行把化解金融风险做为中心工作来抓,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清收非正常贷款,通过对关停、亏损企业切脉会诊,对症下药,全面实施“复活企业工程”,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1997年6月底,该行共收回非正常贷...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媒体报道雷智超特大贷款诈骗案,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瑞北支行被骗贷金额高达8500万元,贵阳市商业银行瑞丰支行和贵阳市白云区信用联社涉案金额分别为6000万  相似文献   

14.
民企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中小型企业,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中的阻碍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和对小企业“惜贷”的现象。民企融资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阻碍就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全,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各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对大企业“争贷”和对小企业“借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经济师》2006,(5):236-237
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惜贷”、不敢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原因和中小企业面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顾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对于拓宽银行信贷渠道、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银行自身发展、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保证社会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且操作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16.
马裕廷  崔碧增 《经济师》2000,(8):107-108
信贷体制改革是实现审贷分离、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 ,审批速度慢、效率低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常使基层行因此遭到客户的不解、诘难 ,甚至客户流失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必须加强管理 ,深入改革 ,在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中实现防范信贷风险和提高效率的优化组合。一、贷款审批效率低是建设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后贷款审批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 ,建设银行实行了新的信贷管理体制 ,这是继建设银行 1994年实行固定资产贷款同流行资金贷款分管和 1996年实行一级法人体制下“审批、放贷、收贷”一条…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主要是由于借款人不愿或无力归还借款,所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来源于借款人。  相似文献   

18.
赵惠敏 《经济师》2005,(12):222-223
由于宏观经济周期和自身风险管理的双向塑造作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了信贷管理权限,出现了所谓“信贷集中”现象。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贷款集中表现形式、产生动因及负向外部性的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贷款集中是商业银行短期内改善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对金融机构个体而言是相对正确的,对经济金融发展全局而言是不利的;第二,央行要强化信贷集中的预警预报,引导商业银行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拓宽渠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第三,调整商业银行信贷政策,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既要兼顾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第四,必须避免相机抉择政策,调整信贷结构,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上下级银行间如何合理分配权限,一直是银行改革中的难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层级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高度集权、放权搞活、法人授权等阶段后,又逐步上收管理权限,但存在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通过集权契约和授权契约的比较,分析了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层级间权限配置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国有商业银行上下级行间权限分配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襄垣县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神过程中,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推行了“收贷十法”,上半年,收回多年沉淀贷款108万元,欠息67万元,收效十分明显。其“收贷十法”是:1、党政协调收贷。即对经济效益好,但还贷主动性不大的企业,由党政部门协调收贷。2、依法收贷。成立了由金融与司法部门人员组成的收贷队伍,对违法放贷、违法用贷与赖贷不还者进行清收,前半年收回贷款本息10余万元。3、以物抵贷。即对产品销不出去或销出去收不回贷款的企业,靠使用其产品,用物抵贷。4、明责落贷。即对全县党政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