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秘密,确立了他最初关于共产主义的见解。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魏晓波 《生产力研究》2012,(3):13-14,5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划分为非异化,异化,异化的扬弃三个阶段,这一划分是三大社会形态思想的萌芽,为三大社会形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刻理解三大形态理论有助于更科学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划分为非异化,异化,异化的扬弃三个阶段,这一划分是三大社会形态思想的萌芽,为三大社会形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深刻理解三大形态理论有助于更科学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的维度,正确阐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相互制约和有机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异化劳动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是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集中表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自然观思想为指导,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批判金钱万能价值观,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各种历史现象。他指出以货币为交换中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然而这种虚幻的共同体又是迈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之路。马克思借助历史的视角,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同时批判了这种社会制度的历史局限性。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和历史分析视角对分析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明 《经济师》2010,(3):37-37,39
马克思在探讨异化劳动理论、对象性活动范畴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的过程中,对"人"的问题有诸多阐释,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批判维度,为无产阶级解放寻求现实基础与道路的重建维度,构成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主题。双重维度的逻辑互动,推动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并从表述形式上实现了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分工提出来的,是人造成的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只有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能丧失赖以存在的基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异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仍有所表现.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消解异化,化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异化劳动的四个本质规定性得出了私有财产的概念,可以说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和根据.但是从马克思得出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和私有财产的"现实表现"来看,二者又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因果辩证关系.因此很多学者以为马克思陷入了循环论证,事实上,马克思作出的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考虑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才是互为因果的,这就体现了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批判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开始,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着重论述了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期经济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的一次总结,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手稿》中的私有制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梳理,试图揭示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申鹏辉 《经济师》2023,(2):33-34
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以异化劳动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对消费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随着数字科技、智能科技的极大发展,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前所未有地得到丰富,而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消费异化现象,这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文章从大学生个人、家庭以及高校三个层面寻找扬弃大学生消费异化的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劳动正义观。自由劳动、正义分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等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对劳务派遣立法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在立法上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加强工会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这一重要概念的论述.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观点,并以批判的方式发展了这一观点——对"异化"和"对象化"作了至关重要的区分.他指出劳动不总是导致自我实现的发生,在异化条件下,自我实现并不发生.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区分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的《资本论》,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但在分析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特征时,往往与未来的共产主义作对比,从而对共产主义经济作出了许多重要的预示。马克思的这些预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他不是从想像出发来描绘未来社会的虚构图景,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当然,由于马克思没有可能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不可能对共产主义经济作出详细而具体的分析。但这些原则预示,关系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命运,是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等著作中关于“异化”的概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认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马克思著作中的基本范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打开了私有制和社会历史的秘密,而且对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还广泛存在着“异化”,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加以分析。他们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改革,一概看作是克服异化的手段。由于这些说法是以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的姿态出现的,被有些人看作是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思想解放的表现,因此很有加以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方式,马克思不仅建立了生产方式概念,内在地,概念的历史产生作为解决方案是唯物史观对于考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产阶级生产的方式,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作为既定的形式,在价值的量的形式上只能是"简单再生产",在其改变了的形式和内容上,共产主义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冬林 《时代经贸》2011,(24):56-57
“异化”在较古老的含义中使用时是指精神病人。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现在被一些社会学者广泛采用,然而我们不能确定这些社会学者是否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后来被泛化使用作出分析,借鉴马克思对异化的科学态度,以引导我们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思想,正确的适用异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以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研究为基础,对当下马克思分配观研究中存在的误读和曲解马克思原意的部分理论观点作了澄清和纠正。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公平分配观的内涵的确定问题;二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公平或平等的存在问题;三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存在"资产阶级权利"的认识角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立足于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以东方社会现代化为题,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人类历史发展新规律。当代全球化是马克思所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的实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存"现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