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为冬季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1、抓调节水质、注水增氧。一是加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月加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能为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针对秋季气候特点,网箱养殖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随着养殖鱼类的生长,网箱中相对密度增  相似文献   

3.
<正> 池塘管理是养鱼的一个重要环节,从8月份起就为后期管理,此时正是鱼类摄食旺盛和增重长膘的时期。为达到增产增收目的,抓住时机,强化管理,才能保证鱼类快速生长。主要管理措施是: 1、增加施肥量:进入8月份池塘水温逐日下降,一般为20℃左右,是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此时要增加施肥量,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250kg左右。尿素2—2.5kg或碳铵4—5kg,加过磷酸钙4.5kg,每7—10天追施一次,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 2、投足饲料:鱼类养殖后期生长速度较快,这时要保证鱼类有适口和质好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加强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水质调节俗话说"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又是各类鱼病的多发季节。搞好夏季成鱼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养殖质量,增加养殖效益极为重要。一、调节水质1.配备简单的水质分析盒,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加注新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隔10天左右冲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5~20cm深。一般鱼池应每月加注3~4次新水,每次30cm左右;生态制剂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若水质恶化,应先排出1/3~1/2老水,再注入新水,保持水质"肥、  相似文献   

6.
<正>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大好季节。抓好这段时间的养殖管理,可增强鱼类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渔业致富指南》2002,(12):47-47
<正> 3.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加注新水是保持水质稳定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其益处有: 增加池水深度,增加鱼类的活动空间; 增加透明度、加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水层; 直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正>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但此期间随着投入品的大量增加,水质变化最为频繁,并且灾害天气时有发生,管好一塘水,可保增产增收,若疏于管理,则可能前功尽弃,故此时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六种水质管理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一、水 即水温和水质。在适宜范围内,鱼类生长随水温上升而摄食增加,生长加快。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7—1.0米,让水温能较好的升高,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经济》2014,(7):47-47
一、水质管理适时加注新水八月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搞好水质调控 1、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cm,适当排放老水;有条件者利用坡圳水灌注,没有条件者则要架电动水泵抗旱灌注江河坡圳水;如果四周都没有水源者,则利用基地的池塘本身水,上塘抽下塘,左塘灌右塘,交叉对抽对射。可用高压水泵(枪)将池水射向空中,在池水降落塘面一米高处钉一块2—3m~2的木板顶撞水花,形成天女散花,池水四溅,使池塘水体充分曝气、增氧、降温,增加水体运动。注水时间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或鱼类浮头时开机注水(有的鱼塘过肥鱼类在下半夜缺氧浮头,这时要开机注水),一直到鱼群不浮头为止。  相似文献   

12.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为冬季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其具体管理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正>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大好季节,搞好秋季培育,对在冬前上市的鱼可提高养殖效益;对达不到上市规格的鱼,能增强鱼体御寒能力,从而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前粗后精投饵,秋季看水施肥投饵应掌握"前粗后精"的原则。9月前仍是鱼类摄食生长的旺季,在主养草食性或  相似文献   

14.
<正> 渔谚有“养好一塘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而要管好一池水,经常及时地加水是培育和控制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对80∶20池塘养殖冲水就更显重要。经常加注新水有以下六大好处。一是加深水位,增加了鱼类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了鱼类的密度,池塘蓄水量增大也稳定了水质,可相对增加池塘载鱼量。二是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加水后使池塘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大,使光透入水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整个池水溶氧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入秋到冬至前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据长期饲养实践,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如果是热带鱼类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即使上不了市的,育肥后也能增强鱼体御寒能力,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水质管理1.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cm深,如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或是老水要进行套水,要放掉池水1/3再加注新水或边排放边加水。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cm左右为宜。2.控制水体透明度高温季节应减少或停施有机肥,适量追加化肥,可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长状态。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并注意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7,(10):63-63
<正>一、花钱买药不如花钱调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养鱼先养水”,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告诉我们,良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病的发生和促进鱼类更好的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大,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有害物质多,各养殖区的鱼病情况日趋严重,用药成本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一、水质管理1.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cm深,如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或是老水要进行套水,要放掉池水1/3在加注新水或边排放边加水。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cm左右为宜。2.控制水透明度夏季应减少或停施有机肥,适量追加化肥,可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  相似文献   

19.
<正> 鱼类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良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在渔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水温高低与温差较大:每种鱼类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如青、草、鲢、鳙、鲤、鲫等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3℃—28℃,罗非鱼为25℃—32℃,虹鳟为10℃—18℃,水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致病死亡。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时,应  相似文献   

20.
正夏季骄阳似火,气、水温持续攀L,养殖鱼类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形成全年稳产、高产、高效的关键时期,因此,广大养鱼者应切实加强夏季鱼塘的技术管理,确保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安全度夏。主要应抓好以下四项管理:一、水质调控管理1.加换新水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cm,保持水深为2m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透明度为30~4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