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名特优水产品种养殖,近几年来大江南北可以说一直热风不断,先是甲鱼热,继之养蟹热,养虾热,养鳝热……。在这种热风狂刮不止中,有些人是赚到了钱,但不知又有多少养殖户、养殖场为此付出了债台高筑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天,朋友用绳子在河中捆住一个草堆让我帮他一起往上拉,拉到岸边朋友用钉耙往上耙,把草堆翻到河半坎,里面真跑出大大小小的好些鳝鱼。一个在水中约1m2重约50多kg的草堆拉上来,竟捕了20多条鳝鱼,不一会功夫拉几个草堆就捕了5kg多鳝鱼。我想这草堆可能就是书中所讲的鱼巢,不过这鱼巢是去年洪水季节洪水冲击水草而成,其是大自然的力量所至。仔细观察草堆周围不仅水质清新,而且草根中有大量的螺蛳和水生昆虫,这可能就是鳝鱼居于草堆中而不再作穴的缘故。回到家中和朋友商量,门前那个塘,我们何不种上水花生做个鱼巢把所捕鳝鱼养起来呢!该水…  相似文献   
3.
<正>流鞍河在安徽省临泉县流经姜寨、庞营、黄岭、田桥、张营、城关六个乡镇,全长40余公里,终年水位稳定,平均水深2-3米,河道水面开阔,河面宽上百米,有可养水面6000余亩;因流鞍河是自然河道,河道迂回曲折、滩、坡较  相似文献   
4.
<正>一、实施池塘蟹鳜混养的主要技术特征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水生动植物的培育是蟹、鳜养殖技术的三大关键技术。该模式是改变了过去通过混养肥水鱼来调控水质的做法,选择培植可形成茬口衔接的水草品种,一年四季河蟹池中水草不断,覆盖率达60%以上,通过水草的调节达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同时投放大量鲜活螺蛳不仅为河蟹提供大量的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泥鳅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水产养殖品种,相比于本地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明显要快许多,从苗种繁育到养殖成商品鳅只需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再加上泥鳅本身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养殖户热情高涨。一些养殖户不惜血本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进行养殖,可部分养殖户在苗种培育阶段由于对养殖环境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名特优水产品种养殖,近几年来大江南北可以说一直热风不断,先是甲鱼热,继之养蟹热,养虾热,养鳝热……。在这种热风狂刮不止中,有些人是赚到了钱,但不知又有多少养殖户、养殖场为此付出了债台高筑的代价。据调查,每刮起某个品种的养殖热风,当年该苗种价格就成倍上扬。如甲鱼热时,甲鱼苗种价格是正常养殖年份的五至六倍,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倍;养蟹热时,1995年蟹苗(大眼幼体)价格高达18000元/公斤,而2000年只有3000元/公斤,在这种苗种价格成倍上翻时,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促进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河道围拦网养蟹的综合效益,规避河道单一养蟹的市场风险,探索河道开发的有效途径,自2006年以来,我站在我县流鞍河、涎河、谷河开展了生态养殖优质河蟹、套养早繁鳜鱼种的试验,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规格,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水产品,总结出一套生态养殖河蟹、鳜鱼技术,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河蟹、鳜鱼养殖业的发展。一、实施河道围拦网养蟹套养早繁鳜鱼种的生态养殖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8.
<正> 渔谚有“养好一塘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而要管好一池水,经常及时地加水是培育和控制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对80∶20池塘养殖冲水就更显重要。经常加注新水有以下六大好处。一是加深水位,增加了鱼类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了鱼类的密度,池塘蓄水量增大也稳定了水质,可相对增加池塘载鱼量。二是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加水后使池塘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大,使光透入水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整个池水溶氧增加。  相似文献   
9.
去年秋天,朋友用绳子在河中捆住一个草堆让我帮他一起往上拉,拉到岸边朋友用钉耙往上耙,把草堆翻到河半坎,里面真跑出大大小小的好些鳝鱼:一个在水中约1m^2重约50多kg的草堆拉上来,竞捕了20多条鳝鱼,不一会功夫拉几个草堆就捕了5kg多鳝鱼。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搞示范,兴起了养蟹热,2003年上海飞靓特种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在我县流鞍河庞郢段投资养蟹300亩,虽未达预期经济目标,但养出的蟹个大、价好,在周边群众中已普遍传开,今年其周围带动的几户都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如庞营谷坡栏网养蟹10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