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当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类问题,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问题。本文的方法论特色在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分析信用的经济内涵时,进行均衡和非均衡两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信用的制度性特征。关于信用秩序的分析部分,本文从自组织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三种理性基础上的三种信用秩序,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秩序的基本规律在于提升系统理性。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整个信用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政府信用.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背弃信用的现象广泛存在,政府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甚至已经到了影响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的地步,因此,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分析我国政府信用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从根源上提出解决办法,最终达到增强社会民众的信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公司债券"信用价差之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价差之谜”是指公司债券的实际信用价差与其预期违约损失之间存在一个难以解释的“宽缺口”。本文首先对“信用价差之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回顾了几类信用风险定价模型及其信用价差预测效果,接着从多个角度对信用价差之谜的新解释进行了述评,并且分析了“信用价差之谜”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了破解该谜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从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信用活动的本质、特性和规律,认为:信用活动作为社会的基础活动,既反映现实存在又创造新的存在;信用是可以建设的,信用建设是可以推动的,开发性金融实践可以加快信用体制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成熟信用与成熟信用之间寻找转化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领域和比较薄弱的领域,大力推动市场信用体制建设,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信息不对称背景下人们应对现时需要而对资源配置作出的一种时空调整。本文从信用机理入手,通过对信用结构、信用行为和信用绩效的分析,最后导向于对信用制度的探究(即信用的MSCPI框架)。文章认为,造成中国目前普遍失信或失范现象的根源,在于行政干预破坏了正常的信用传递过程,增大了信用信息的噪声。文章基于MSCPI分析框架描绘了中国目前信用运作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6.
郝文波 《中国经贸》2009,(16):133-133
目前在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信用危机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根源,总的来说是市场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表现。因此,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家族信用复兴及企业发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乡村家族关系及家族文化复归 ,家族信用逐渐复兴 ,乡村信用环境呈现出社会信用缺失、家族信用强固的特征。本文认为 ,乡村家族企业进入扩张期后 ,企业创业者及其核心家庭成员必须充分认识家族信用对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 ,摒弃家族对企业绝对控制权的迷恋 ,把企业转变成为家族相对控股的现代公司制企业 ,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家族信用与现代社会信用比较 ,既有交易成本低、诚信度高的优点 ,也有封闭落后、信用范围狭小、获取生产要素选择面窄等缺陷 ,因而它是乡村企业初创时期的温床和摇篮 ,扩张时期的桎梏和陷阱。本文联系我国乡村实际情况 ,借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美国学者关于家族企业发育的“三极发展模式理论” ,对这一论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出发定义诚信,阐明诚信天则,分析诚信经济内生信用经济的逻辑关系以及信用异化的基本原因;通过建立经济运行和部门结构演变的简易思维模型,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研究诚信与诚信缺失的辩证关系;从而为社会诚信机制的构建铺垫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三个方面缺陷和危害,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在道德、法制、市场化运作、量化指标体系、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信用环境的建设是关键,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高低.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李莺 《改革与战略》2012,28(3):48-50,183
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资源风险、生态风险、农业风险和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风险,风险的症结在农村,化解风险的关键在政府有作为。文章认为,对农民工应"缓办户口,多发工钱",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和支援农村的能力;在农业发展上,应聚集人才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并重,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在城市建设中,应解决好建筑二步制施工与安全设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激励管理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适度运用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培养激励、按绩付酬的物质激励、精神文化激励和榜样激励可以激发馆员个体潜能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尽管这次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为不容忽视,具有历史必然性。晚清时期慈禧专权、甲午战争惨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出现,对光绪帝力图改革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同时光绪帝能够支持戊戌变法并在这场变革中有所作为,对19世纪末晚清时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论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死亡的思考,不仅是基督教文化的传统,而且是现代西方哲学各派,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法国文学对死亡的探索是希望能够超越死亡,以实现生命的不朽,使人们漂泊无依的灵魂得到安置,使其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获得永生。  相似文献   

18.
变革已成为企业 2 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 ,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 ,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ECFA下海西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实践中,在ECFA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起ECFA下海西对台经贸活动自由化先行先试的运作平台,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资本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20.
Between the gift and the market: the economy of regar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from customary exchange to impersonal markets is incomplete. Reciprocal exchange pervades modern societies. It takes the form of 'gifts', reciprocated without certainty. Reciprocity is driven by the pursuit of 'regard'. Money is avoided in regard exchanges, because it is impersonal. Instead, regard signals are embodied in goods, in services, or in time (attention). The personalization of gifts authenticates the signal. Reciprocal exchange persists in family formation, i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in labour markets, in agriculture, the professions, in marke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also in corruption and crime. Reciprocal exchange is constrained by time and psychic energy, but is likely to persist as a preferred source of reg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