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2003—2011年的沪深交易所除金融上市公司外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研究上市公司CEO变更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变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即新上任CEO在上任初期既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也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发生非正常CEO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要低于正常变更的上市公司,即CEO的非正常离任对于新任CEO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视角,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研究发现:CEO持股能够抑制民营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且随着CEO持股比例的增加,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下降,说明CEO持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实现协同效应;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时,CEO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会加强;深入研究发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企业长期业绩,而CEO持股能够降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给公司业绩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支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CEO持股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缓解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10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管理者过度自信纳入盈余管理研究范式,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经济后果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越是过度自信,企业未来业绩下滑幅度越大,进而诱发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者经营决策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治理盈余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00年至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CFO背景特征相似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O、CFO在任职时间景特征上的相似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上的相似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EO、CFO在盈余管理活动决策过程中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影响受到管理者风险规避心理的影响而更多的表现在负向盈余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2000年至2012年沪深两地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在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多重目标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与CEO强制变更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当国有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时,公司业绩和CEO强制变更之间显著负相关;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公司业绩和CEO强制变更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CEO强制变更后,亏损公司的业绩会得到显著性改善,而盈利公司的业绩则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且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差,且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我国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发现,整体来看CEO变更能够改善上市公司业绩,而且CEO变更的价值效应将在一定滞后期逐步显现。进一步地,研究发现CEO任期长度与企业业绩负相关,而且这一关系在国有控股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且较长的CEO任期对亏损企业业绩有抑制作用,而对盈利企业业绩却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更替CEO行为及时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发现,CEO的过度自信通过乐观预期这一机制提高费用粘性。CEO的动态过度乐观源于过度自信,但与其存在很大区别:动态过度乐观的CEO会努力工作以实现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增强了CEO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度,因而可能通过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抑制费用粘性。文章利用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并支持了上述推断。进一步通过区分CEO动态过度乐观与静态过度自信、稳健操作和披露、盈余管理以及业绩状态等证实了动态过度乐观的独特之处,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两个角度验证了动态过度乐观影响费用粘性的主要机制是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文章不仅为高管特征与企业费用粘性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而且也有助于投资者通过管理层特征判断企业费用粘性问题,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9.
何薇  施宣邑  常悦 《财会通讯》2021,(13):54-57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高管薪酬制度及CEO特征出发,讨论高管薪酬差异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CEO双职性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CEO与董事长双职合一对高管薪酬差异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2004和2007年发生高管变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比较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发生总经理变更的上市公司均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相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一年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2年我国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CEO权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权力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环境不确定性高时,CEO权力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越显著;进一步地,将应计视角的盈余管理换成真实交易的盈余管理,这些关系依然一致。研究结果为CEO操纵盈余管理的动机提供新的视角证据,对改善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与治理结构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管变更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总是具有相关性,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变更前后企业业绩会出现较大的波动,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实现高管变更后的企业往往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调节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普遍存在,给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者的预期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探析,对防止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研究,针对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根本上控制并改进盈余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使报表的使用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Earning M anagem ent)是目前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一种利润操纵行为和公司价值调节手段,它的使用直接误导了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理解,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现状的判断,最终会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影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等,其主观动机本文理解为企业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管理者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行为又可以分为纯粹地追逐个人的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和通过企业整体获益或者企业实际业绩效益的提高来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存在差异,因此它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根据上文的阐述,下面就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的差异对投资者的不同影响分别进行讨论。1、管理人员纯粹的自身利益动机这种情况下,除了管理者本人外,任何其他人都没有占有内幕信息,无论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无论是企业内部人(管理者除外)还是外部人,在资本市场上的内幕信息方面都处于同等的地位。下面考察管理者的具体操作。一种是通过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调节账面利润或者现金流量状况,包括粉饰财务报表和隐瞒业绩两种情况。前者是为了当期...  相似文献   

16.
以2004~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成本粘性与盈余平滑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管理者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会削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同时成本粘性较高企业中管理者的盈余平滑行为会有所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在代理成本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说明管理者自利动机是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可为全面和动态地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柳钢城 《财会通讯》2011,(10):119-120,148
本文从高管变更后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出发,研究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的频率和幅度都显著的大于未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司。这一现象在商品和劳务类的关联交易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显示,相对于未发高管变更的公司,存在高管变更的公司的关联交易(特别是商品和劳务类的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存在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按变更原因分为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按继任来源分为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对上市公司在发生变更当年的和前后年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选取2008-2010年期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②对于非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不是显著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③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的公司在变更当年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内部继任公司调增的幅度大于外部聘任公司。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中,至少发生一次作为收购方且成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引入应计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对出让方的业绩承诺与否和收购方股价崩盘风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出让方的业绩承诺的情形,存在出让方的业绩承诺会使收购方股价崩盘风险显著增加;相较于没有出让方的业绩承诺的情形,存在出让方的业绩承诺会使收购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应计盈余管理在出让方的业绩承诺与否和收购方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与公司的业绩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公司高管变更中往往伴随着盈余管理行为。对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