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双顺差、对外资产积累及其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新育 《中国金融》2006,(19):28-30
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和对外资产积累 与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长期苦于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承受着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历史上,自从清朝中期外国走私商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以来,逆差就是中国贸易收支的常态。1891~1956年间,中国贸易收支只有11年顺差,其余55年均为逆差,这46年累计逆差总额50.26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197.252亿美元)的15%。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贸易收支总体上仍然呈现逆差格局。1980~1989年间,中国除两年之外均为逆差,收支相抵累计逆差442.9亿美元。相应地,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一直很少。195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不过1.57亿美元;直到1981年末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达到10亿美元,1950~1980年间甚至有11年年末外汇储备不足1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6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与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曾经长期苦于外汇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1950~1965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达到过2亿美元,其中有7年不足1亿美元。直到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才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但此前的1973年、1980年甚至出现了外汇储备为负的情况。到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汇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相应地,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5%,已是连续五年呈现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虽然下降了84%,但仍达100亿美元,外汇储备额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22%。而最近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2007年1-6月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2%。外汇储备额在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继续呈高增长态势,2007年6月末已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底又增长了24.97%。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也因此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连年有较大的顺差。1981—1983年外汇储备总额增加了121亿美元,增长了5.3倍。到1984年9月底,外汇储备增加到167亿美元。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扩大了银行货币投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国际收支状况对国内经济和货币流通的影响日益增大。本文试图就国际收支与国内货币流通的一般关系谈些粗浅看法,以求得指正。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已逐步显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调整、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长期持续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提出了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较大净流入格局。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88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略有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92亿美元,而2012年同期为逆差368亿美元。2013年9月末,我国新增外汇储备3017亿美元,同比多增2378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出现"双顺差"格局,是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实体经济和投融资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表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基础尚不牢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从实体经济层面看,国际收支平衡是四大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1988年国际收支情况表明,去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有余,外汇储备增加。我国1988年国际收支的基本情况是:经常项目由1987年3亿美元的顺差转为1988年38亿美元的逆差,资本项目顺差71.3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2.4亿美元,错误与遗漏为10.9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国际收支统计口径,我国1988年的贸易出口为410.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3.2亿美元;贸易进口为463.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99.7亿美元;贸易逆差5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6.6亿美元。出口和进口贸易增长幅度都较大,但贸易逆差额增长较多。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外贸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张明 《金融博览》2005,(7):47-47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了665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6%;2004年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为3132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累积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分析均表明,这种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效,固定资产投资、通货膨胀、货币信贷供应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回落的情况下,唯有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问题却更加突出。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69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15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47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一定要注意改善、优化经常项目出口结构,尽量扩大经常项目中的劳务和服务贸易出口。一、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达到70%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27%,比2005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继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货物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占比最大,对外汇储备增加额的贡献率达65%…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 (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局面。一方面,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使得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连年大幅攀升,2010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成因分析(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局面。一方面,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使得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连年大幅攀升,2010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较大规模,资本和金融项目  相似文献   

15.
周济 《中国外汇管理》2012,(9):11-11,13-15
外汇局日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国际收支由上年四季度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重回“双顺差”;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238亿美元,3月份外汇占款也增加较多。这些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的热议。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到底怎样?我国是否已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入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到2006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价值10663.44亿美元,且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2004年、2005年、2006年外汇储备分别增加了2066.81亿美元、2089.40亿美元、2474.72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以及当前我国汇率制度的安排。而外汇储备持续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就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和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6年2月底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13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甚至有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将突破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数字     
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9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0亿美元,收益顺差21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持续增长的基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对外贸易额的增加以及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速度越来越快。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出现异乎寻常的增长。2001年,外汇储备额为2121.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66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双顺差.特别是近几年,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底突破4000亿美元,2006年底创下10663亿美元新高,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