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听到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倒下”时,我立刻就联想起了几年前的褚时健。当年的褚时健事件,促使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地位和待遇问题的反思,并促成了我们在2001年的杂志上连续就国企老总“围城现象”进行的报道和讨论2002年我们又围绕企业改制问题接连推出几期有关的报道。对改制问题了解得越多,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恐怕还会有人掉进去。改制,应该说是经过多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最终必然要走的一步。在此之前,各种形式的企业内部改革探索都小心翼翼地绕过了产权这一根本性问题。“国企改革这么多年来,只有像现在这样从…  相似文献   

2.
健力宝前总裁李经纬“出事”的小道传闻终于摆上了“台面”——10月24日《南方周末》头版报道,63岁的李经纬在病房中接获通知,因涉嫌贪污犯罪,被罢免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此前,因健力宝产权变更,李经纬已黯然出局。一位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舞台上走红18年、企业家“年龄”仅次于冯根生的企业家从此彻底陨落了,等待他的人生结局可想而知。也许是一种戏剧性安排抑或带有讽刺意味,珠三角地区另一家曾经著名企业——科龙集团的创始人,68岁的潘宁,却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悠闲地安度晚年。俩人都属曾经的国企创业“老帅”,晚年…  相似文献   

3.
王雪冰、仰融、朱小华、杨斌、李经纬、瞿兆玉、段晓兴……2002年,巨擘们一个又一个地倒掉了:判刑、出逃、监视居住、正在审查。耐人寻味的,不是垮掉的细节,而是背后的原因。 英国青年胡润为在2002年底前公布“第四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额外费了不少周折。无论是在成都,还是在广州进行调研,他都曾遭遇了富豪的“冷脸”,于是他向媒体抱怨说:“今年稍微敏  相似文献   

4.
1983年,体委干部出身、时任三水县酒厂厂长的李经纬,就想到了利用体育运动来推广产品。他首先找到研发出某种运动饮料配方的研究员,然后苦思冥想出“健力宝”这个名字.又请县里的广告公司设计出一个新商标。这个屈体收腹的运动员标志,在当时的中国商品中简直是石破天惊。1984年4月。在亚洲足联的广州会议上,李经纬抬出7200箱光鲜亮丽的健力宝,引起了一阵惊叫。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位伟大政治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他本来的名字叫做邓希贤,而我们喜欢亲切地称呼他“小平”。  相似文献   

6.
入世一年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溪副院长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是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其特点就是说真话,说实话,深入浅出地提醒大家,甚至是扭转大家固有观念,让大家实际些,再实际些,不要浮躁,要脚踏实地地做事。2001年,刘光溪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WTO的本质,那么这次,他又使我们明白了如何去适应WTO,而不是惊慌失措或头脑发热。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发端之日起,中国企业的 国际化就成了每届年会挥之不去的重大主题。 那一年,是中国的入世元年。如果说过去三年,中国企 业家们所宣讲的国际化更多是停留在梦想与激情的层面的 话,那么,在2005年的年终,当柳传志笑眯眯地走上讲台, 得出“联想整合IBM PC一年,结果比预期要顺利”的结论 时候;当倔强的马云再次强调“是我们收购了雅虎中国而不  相似文献   

8.
“世界工厂”不提也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在我国入世之后的第一年,已经显现出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设到中国,将其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内地。于是在2002年中,出现了一个乐观的预言:中国即将成为“世界工厂”。针对这一话题,立刻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质疑“世界工厂”的提法:怎样才能算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到底是中国的现实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到底应不应该以此为目标?全…  相似文献   

9.
卞景海 《活力》2014,(5):57-57
几年前,曾看过央视时任央视新闻中心主任,现任央视副总编孙玉胜的一本书《十年》,书写得很精彩,让我们对中国电视新闻的十年之路(1993--2002)有了一个清晰且感性的认识。现如今还记得书中的一句话,“中国电视新闻目前还处在播报阶段,没有进入评论时代”。那是2002年左右孙玉胜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认知,作为当时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先驱人物,他当时所做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被众多电视人所认可和推崇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终将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从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经济成功打破“硬着陆”担忧,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大幕拉开。同时,在全球经济“大减速”背景下,中国聚焦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改革决心和计划获得海内外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周见 《企业导报》2003,(9):26-27
冯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他1991年创建万通,其领衔的万通地产2001-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他本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殊荣。  相似文献   

12.
一、李经纬事件概况最近有关媒体披露了李经纬事件。表面看起来,这又是一起企业领导者因面临退休年龄担心丧失企业控制权而采取“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并大捞一把的所谓“59岁现象”。但如果我们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这其实是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运用的一个失败案例。李一直在谋求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想在改制后的企业中占据绝对控股的份额。换言之,他是想把健力宝从国有性质变为私人的企业。这是作为大股东的三水市政府不能同意的。虽然三水市政府也一直在谋求企业的股份化改造,但它的目标是把健力宝变为公众公司即股份公司而不是实际上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于淑珉 《质量管理》2010,(12):24-27
2001年,海信旗下的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荣获首届全国质量奖;2002年,海信发布自己的“质量管理箴言”;2009年,在全国质量大会上海信代表与会企业发出“质量诚信倡议书》;今年,作为唯一再度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代表,我们深感荣幸也更感责任重大。“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市场信赖和追捧的品牌,一直是国人魂牵梦绕的愿望,我们希望这种愿望能通过我们向国内外消费者提供的优质产品来实现,能通过我们用心服务全球用户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02,(2):14-15
如果只评选一人作为2001年中国股市的风云人物,无疑吴敬琏将是首选。中科创业事件曝光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携2000年首先指出网络股充满泡沫的余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怒斥黑庄,说“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吴的“股市论”在2001年掀起轩然大波,它深刻影响了2001年的二级市场和市场监管方式。他发出的声音,往往被每一个投资细心倾听。  相似文献   

15.
外刊速览     
到私人公司去为了金钱和自由,热门的经理人正在逃离公众公司。问J.Crew集团的总裁MillardS.Drexler,掌管一家公众公司是什么感觉?他将手指弯成手枪的形状,说:“有把枪指着你的头。”Drexler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在AnnTaylor集团干了4年,在Gap公司干了7年,并赢得了“扭亏为盈的能人”的美誉,直到2002年离开。61岁的Drexler本来可以开始享受无限悠闲的退休生活。但他没有那样做,反而比以前加倍努力的工作,试图振兴流行服饰。他喜欢公司转型带来的挑战,而对零售业的喜爱浸入他的血液。而最让他高兴的是,他再也不用回答股东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王轩玲 《乡镇论坛》2011,(35):28-28
年终,是中国人喜迎春节、万家团圆的欢乐日子。但令人遗憾的是:每到年终,总会有一些“年祸”发生,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一位友人很反感年终各大媒体的新闻盘点.谓之“炒冷饭”,实为编辑们的偷懒高招。可我们还是冒着这样的“大不韪“发起了这次HR业界的新闻评选。 其实这位友人不明白,所谓“温故而知新”并不仅仅用在功课上,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盘点.就是为来年的准备和加油,新闻有了年头,也就成了我们可以借鉴的历史。所以,我们梳理了2002年的业界新闻,精心挑选了那些曾经鲜活的文字,不是“炒冷饭”,而是我们的又一次“烹饪”。  相似文献   

18.
一、万科两次大规模引进人才计划的背景比较 国内万科曾先后于2001-2002年实施“海盗计划”和2007年启动为期3年的“007计划”,火规模引进人才,推动公司持续领跑行业。通过系统比较可以发现,万科两次大规模引进人才计划所面临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资讯|动向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8-18
五到十年的超前 该期《中国企业家》有两篇本来毫不相关的文章,其气脉居然隐隐相通。一篇是封面文章《蛇口基因》,另外一篇,是汇源集团副总裁毛天赐的《我眼中的“中国制造”》,这个有着地道中国名字的美国人,娓娓讲述了他眼中这20年来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转型正式启幕的一年,更是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年。作为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仍有不少难题待解。10月29日,“2011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在江苏吴江举行。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