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吕波 《财政监督》2007,(12):43-44
对外移送是为了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保证违纪违规案件和涉嫌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财政监督中的“对外移送工作”应是财政监督机关在履行财政监督职责中.移送无管辖权的行政违纪违规案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案件、违法案件和涉嫌犯罪案件。本文拟结合财政监督工作的实际,对“对外移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赵静 《财政监督》2004,(2):27-28
财政部门作为监督检查的行政主体,对检查过程中查获的涉及犯罪的案件如何移送司法部门的问题,现行的法律和有关的行政法规中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责任界定追究制度。因此,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财政监督案件移送制度,对增强财政监督工作透明度十分必要。一、建立财政监督案件移送制度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目前,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建立监督案件的移送制度,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加强财政监督执法力度,更好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法律尊严。2、有利于提高财政监督工作力度。现行的财政监督工作对违法问题往往是一罚了之,缺乏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在查办和打击贪污贿赂、渎职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计署日前决定建立案件移送和工作协作配合制度。据悉 ,案件移送和协作配合制度明确规定 ,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过程中 ,发现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刑事法律 ,按照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构成犯罪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应当将犯罪案件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机关处理。审计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时 ,应当将《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书》及有关证据移送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接到审计机关移送的涉嫌…  相似文献   

4.
税信 《税收征纳》2005,(3):15-15
某国税稽查局在纳税检查中发现一公司涉嫌利用假账偷税,且偷税金额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在该案移送前是否需先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的问题上.稽查局内部形成了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诉讼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司法管辖权的问题。由于人身保险(一般人们所通常理解的人寿保险)合同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经济或买卖合同.所以,人们一般对保险合同的司法管辖权的规定了解不多,即使是一些具有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律师、法院或法官,对此有关规定也并不十分清楚,导致依法不具有管辖权地的法院受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事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胡毅懿 《金卡工程》2009,13(4):88-88
在国际商事仲裁和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法院和仲裁庭均享有商事案件的管辖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管辖权冲突。本文通过对仲裁庭和法院权源的理论分析,探究两者冲突的原因,并立足本国国情,提出缓和法院与仲裁庭权力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税案查处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证据的搜集。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准确,直接关系到税案的处理结果是否公证、恰当、合法;直接关系到案件定性是否准确;还关系到案件是否移送、行政诉讼能否败诉等一系列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税务机关在涉税案件移送中,普遍存在移送案件质量不高的问  相似文献   

8.
涉税案件只有在税务稽查程序终结时,才能对是否构成犯罪是否移送做出决定。正当程序原则要求税务机关在案件移送前举行听证,就案件事实充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陈述和申辩,以防止错误移送。税务机关认定是否构成偷税勿需考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无需搜集关于主观过错的证据即可以认定。行政执法阶段无需考查主观过错,审查是否移送阶段应当考察相对人的主观过错。司法审查阶段必须依据犯罪构成理论,考察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司法机关对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以及是否构成偷税犯罪拥有最终的认定权。  相似文献   

9.
2008年某法院受理的银行借款案件134件,涉案标的额达3102.6万元,案件数量同比增长了179.7%。上述案件中购房贷款案件占52.6%,购车贷款案件占37.3%,其余的是信用卡等消费贷款案件。在已结的案件中,46.9%系判决结案,37.1%件系撤诉结案,其余的系调解结案。这些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大多案件事实清楚,银行胜诉率高,但执行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何伟 《上海保险》2018,(11):47-50
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在先判例不是类似案件或相同案件处理的依据,除非在先判例系最高院的指导性案例(截至2018年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了十八批共96个指导性案例,供各级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法律体系风格迥异,再加上法官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同案不同判”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不论是民商事案件,还是行政和刑事案件,都客观存在“同案不同判”问题。同一个当事人,对于案件事实相似、争议焦点相同的两个诉讼案件,却收到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一个胜诉,一个败诉,可想而知这将极大伤害当事人对司法的信任感,极大影响法院裁判的公正和权威。笔者律师团队长期代理保险诉讼案件,发现不同地区法院甚至同一法院对于保险诉讼案件同样存在着大量“同案不同判”现象,故特作此文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