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特别是在中国金融理论、政策方面建树颇丰。他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学科的创建者、奠基人,是货币银行学领域权威专家,一直引领着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与货币银行学结缘六十年》一书,记述了黄达教授在货币银行学领域长达6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金融问题探讨研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脉络。这些记述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28日"2012中外金融家高层论坛"在河北金融学院举行。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副院长王春满教授和杨兆廷教授主持,河北金融学院院长陈尊厚教授致辞。来自国内外100多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创新以及区域金融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道许 《银行家》2015,(2):23-2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升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2015年1月20日1 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周升业教授对中国金融学科和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德巨大贡献。周升业教授的逝世,是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黄达,中国金融学主要奠基人,自1950年起即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至今已愈六十载。六十载辛勤耕耘,六十载锐意进取,黄达教授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货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金融学奠基人、中国金融学发展领航者、中国金融学泰斗,是新中国金融学教材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奠基者与引领者,新中国经济金融学科体系的主要设计者。2011年6月1日,黄达教授获第一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为恭贺黄达教授获此殊荣,《银  相似文献   

5.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成立于1919年,是南开大学建校后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在前校长腾维藻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钱荣望教授以及王继祖、陈国庆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发展迅速,1979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国际金融硕士点,1984年开办全国最早的国际金融博士点,1984年起  相似文献   

6.
周升业,1929年生,安徽省巢湖市人。早年曾分别就读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经济系,195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受聘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金融学院、河北财经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储蓄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相似文献   

7.
井华 《国际融资》2003,(3):12-16
尽管科技进步把经济发展推到更高层次,但是,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也产生了新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波动状态。因此,要提高更多人的福利水平,需要调整金融发展战略、创造新的风险管理理念、降低破坏性的风险、鼓励正当的冒险行为…… 如何构建世界金融新秩序?一方是美国著名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在抨击股市的非理性之后,试图为全面防范经济风险所做的努力;另一方是中国著名教授吴敬琏谈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请看  相似文献   

8.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成立于1919年,是南开大学建校后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在前校长腾维藻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钱荣堃教授以及王继祖、陈国庆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发展迅速, 1979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国际金融硕士点,1984年开办全国最早的国际金融博士点,1984年起开始与国外合作培养研究生,多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13日,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传纶教授逝世一周年祭。值此,特将王老生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一段录音整理如下。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智慧长存。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大师深切的怀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1日)金融学科的建设和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与金融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1978年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逐渐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以黄达教授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教育界,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其务教授——广东金融学院客座教授、本刊顾问,在2006年元旦到来之际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在此表示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欣喜地收到挚友吴念鲁教授赠送的内容精彩、印装精美的《吴念鲁金融文选》(上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便拥书品读,受益良多。吴念鲁教授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金院学人     
贺瑛,女,1963年3月出生。经济学博士,金融博士后,教授。中国保险协会理事,上海金融学会理事,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  相似文献   

14.
丁骋骋 《金融研究》2015,424(10):198-207
曾康霖教授等主编的《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三大卷已于2015年出齐,这是经济思想史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金融学界的一大幸事。300万字的煌煌巨作,前后80多人参与写作,历时8年,这可以说是集体协作完成的一大文化工程,实在难能可贵。本文就此论述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天堂和地狱的交汇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吴晓求的名字海内外经济金融界对他想必是不会陌生的,本刊在2003年第12期发表了他的论文《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逻辑》,时值我国证券市场自2001年6月创新高,步入调整以来的低迷期,上证指数逼近1300点,在政策利好刺激下随后出现了一波较大的反弹。近期上证指数创了新低,跌破了1300点的心理防线。也许是巧合,本刊编辑在与吴晓求教授的交谈中深切感受到,他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希望,倡导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坚信在未来的金融体系构造中,资本市场必将担当重任。为此,本刊特编发吴晓求教授的文章以饷读者,希望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1月17日,“第四届金融人才论坛暨2006年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颁奖仪式”在上海银河宾馆隆重举行,我院院长储敏伟教授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7.
魏革军 《中国金融》2012,(20):12-15
曾康霖,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金融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康霖先生1935年11月出生于四川泸县,1960年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财政系并留校任教,1983~1990年任四川财经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1991~1999年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今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曾康霖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金融改革与现实发展问题的研究,著述颇丰,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专著10多部,他曾经担任过"金融理论系列专著"等丛书以及多部全国统编教材、重点教材的主编,  相似文献   

18.
王传纶 《金融博览》2013,(17):30-31
2013年9月13日.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传纶教授逝世一周年祭。值此,特将王老生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一段录音整理如下。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智慧长存。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大师深切的怀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金融界有这样一位长者:他从事金融理论研究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又在海外商业银行主持实际业务工作达5年之久,还曾在德国商业银行和瑞士银行以及圣加仑经济学院实习进修一年,现在虽然年过花甲,仍然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为年轻人授课,至今已经培养指导了几十名经济学博士、硕士。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金融理论研究专家、银行家——吴念鲁教授。  相似文献   

20.
贝多广 《金融研究》2015,421(7):24-36
好金融与好社会,是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新时代要求。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好金融与好社会的命题;然后回顾了发达经济国家金融促进社会进步的途径以及希勒教授对相关命题的研究;进一步从尤努斯模式引申出中国小微金融的实践,从而提出全新认识小微金融的意义所在;最后,对好金融和好社会的理念作出探索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