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与服务劳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的一般角度、商品生产的角度、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的角度、资本生产的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结合理论研究和现实的发展 ,本文指出 ,那种以是否从事物质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来判定服务劳动为生产劳动的标准是片面的 ,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才能真正判定生产劳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3.
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把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真正创造财富。马克思对生产劳动问题的考察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从简单劳动过程出发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价值增值过程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生产劳动问题。其中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其次,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仍然是创造财富;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第三产业崛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时,是着重从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的,因此人们不容易从马克思的经济论著中找到关于第三产业价值问题的详细论述和现成答案。但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指导,参照马克思在考察物质生产领域时提出的原则,结合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将劳动价值理论应用于第三产业领域,构建服务产品理论,就可以正确地回答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劳动价值理论带来的一系列亟待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或净产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作者认为服务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文章还运用这一原理对王述英老师关于“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一说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6.
吕学山 《经济师》2002,(5):37-38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应该扩展 ,应明确地将科技劳动、知识劳动和管理劳动纳入生产劳动范围的视野 ,将第三产业 (作必要的“社会扣除”)的发展纳入创造商品价值的范畴中来 ,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 ,这种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从双重角度阐发的。梳理和重温马克思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科技革命作用下,一般劳动过程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引发了当代企业管理出现新的特点;现阶段的管理劳动,无论从自然过程抑或从经济过程看,都属于生产劳动,而且是高级的复杂劳动,它比一般劳动的生产性大得多;从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看,由于新科技革命的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万式更隐蔽,但剥削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用发展着的劳动价值论指导新的实践;重视技术劳动、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些观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拓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产劳动内容。分析了物质生产劳动、精神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社会公务劳动与价值的关系。认为对劳动价值论,既要继承与坚持,又要发展与创新。论述了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四个层次的不同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服务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是有着重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只有活劳动才是形成新价值的惟一源泉,物化劳动不会创造新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变化了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有这样才会使它永褒青春和活力。一、从经典意义上看,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的概念的外延应进一步扩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做了经典性的概括。马克思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生产劳动的。首先是从一般生产劳动的角度考察,只有生产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  相似文献   

12.
程恩富 《财经研究》2001,27(11):3-9
本文阐述了发展劳动价值论,提出要消除关于马克思原创的劳动价值论的若干认识误点,主张确立一种“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文章认为,不能把整个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都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强调开活劳动的科学技术本身无法创造价值,以及生产性企业私营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并分析了无效劳动、有害服务和非法活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深化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认识,对于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与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联系起来,对第三产业的生产性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包括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区分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讨论过一次,近几年来又持续进行讨论。最近报刊上宣传发展“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文章中,又常涉及哪些服务是生产劳动,哪些服务是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人们各按所需、所爱来划定的,甚至以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似乎也是这样作出来的。我认为,前一种情形,在有些著作中是存在的,至于马克思的理论,那是完全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5.
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6.
陈振羽 《经济经纬》2003,13(4):5-8,20
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二重性,生产产品的劳动不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揭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在交换过程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所发现的劳动二重性是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二重性,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7.
楚永生 《生产力研究》2003,23(5):53-54,68
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包括三个层次 :劳动一般、生产劳动、商品生产劳动。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内涵的认识 ,有利于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同时也可有效地消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上的误解和分歧。  相似文献   

18.
服务产品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帆 《新经济》2005,(4):11-15
经济学中的服务,通常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劳动,它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大致相同,但有交叉;其二,是指服务产品,即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主要包括第三产业部门中~切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由于经济过程的复杂性,现实第一、二产业部门中也混杂着少量服务产品)。为了避免歧义,本书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如果在劳动意义上使用服务概念,就称之为“服务劳动”:如果在产品意义使用它,则称之为“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理论认为教师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教师的劳动从来就是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一般生产劳动中一部分;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考察,更是总的生产劳动中的一部分,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