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内涵相同﹑相反﹑零对应,以及不同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的联想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颖 《理论观察》2013,(12):105-106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人们的情感.英汉两种语言中,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赋予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内涵.如何去翻译动物词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童谣 《魅力中国》2014,(13):236-236
日常交际用语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申,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形成了丰富的词汇,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文化在日常用语中产生的词汇差异做对比分析,有利于掌握礼貌规则,了解不同的社交习俗,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郑超 《黑河学刊》2011,(9):122+133-122,133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表达系统。作为语言基本构件的词汇,承栽着大量的语言文化内涵。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到位的理解英语的文化,明了和融通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化内涵差异,是相互交际和沟通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英语动物词汇的产生和使用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些词汇的语言意义,还要了解其文化意义,才能如实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09,(16):89-90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里和审美情趣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使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两种语言互相借鉴,从面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不同文化之间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极具本民族特色的习语,反映出极其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从英汉两种习语的对比中来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差异对沿袭来的习语的影响。要想使翻译形神兼似,译者必须学习两种文化的差异,加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蕾 《魅力中国》2013,(26):274-27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种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相通之处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狗”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狗”的文化内涵的对比探讨其翻译策略,以利于更好地完成两种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形成的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的现象使语言教学与文化相脱节.该文从两种语言的对比,文化差异对语言词汇、交际及翻译的影响入手,提出只有充分认识两者关系将文化与语言有机结合并将之付诸实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鉴于这一认识,本文从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的区别出发,试图寻找出两者在文化上的差异和渊源。重视并注意这一现象和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完成英语交际任务以及对英汉文学的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影响,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汉俄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会成为阻止不同文化直接顺利交流的障碍,甚至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文化的不同不仅是风俗习惯的问题,也反映了汉俄两个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采用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对汉俄酒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汉俄两个民族有效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造过程,其中的情感意象是必不可少的。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两种语言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核心概念,所以它对汉诗英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汉诗英译情感意象的分析,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情感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英汉词汇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把握动物词汇的指示意义,同时还要准确地把握动物词汇的伴随意义,更要注重伴随意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文化的进程,而且制约民族文化的发展。中西民族文化若想实现由本土化向全球化转变,就必须按照正确逻辑序列发展,既要克服文化隔离所产生的文化障碍,正确认识两种社会的文化差异,又要坚持求同存异、多元共存的整合原则,经过不断地文化冲突和相互渗透,最终完成民族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也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示同一概念。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词语,我们也需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理解、翻译,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营销活动本身的影响和从现代国际营销趋势几方面 ,分析了跨国企业进行文化营销的重要意义 ;据此提出了在了解并把握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跨国企业应如何培植文化营销策略 :即从产品、价格、促销、分销渠道四方面赋予丰富文化内涵的营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形象应当是"主权在民",文化要服务于人民,文化要成为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激励人民,给人民以力量的精神武器。毛泽东着眼文化的战略是伟大的,伟大的战略造就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形象。在改革开放,复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文化观能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韦永贵  张艺川 《南方经济》2021,40(11):97-121
文章将跨国文化传播纳入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法阐述了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逻辑,并深入分析跨国文化传播影响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而以友好城市作为我国跨国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使用PSM-DID模型、SUR模型、TE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跨国文化传播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文化传播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贸易产品差异性、洲际差异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中初步发现,以友好城市表征的跨国文化传播通过信任塑造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市场拓展产生的文化差异倒逼机制,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贸易水平。该研究可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播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生存的土壤和根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当今公认的值得研究的一门学问。由于人类思维的相似性,东西方文化几千年来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命名的文化起源、命名习俗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似、相近和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