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江苏省为例,应用完全分解模型,将资源投入量、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源头减量化、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产业生态化导向下的工业环境绩效,探索产业生态化发展调控方向与路径。结果表明:资源减量化效果优于末端治理减排效果,清洁生产控污效果劣于前两者,且源头减量化作用和清洁生产控污能力呈不断增强之势,并成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导方向;资源减量化和末端治理是实现环境目标主要路径,产业区域共生系统不完善,空间结构效应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源头减量化、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之间的技术关联性不强,源头减量化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管理创新降低资源投入强度,而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控污能力和减排能力。研究认为,建立面向生产全过程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并重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江苏产业生态化转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随之产生,阻碍城市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也是近几年众多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借助Tapio脱钩模型对天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脱钩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天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指数呈现扩张性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反复波动,表明天津地区的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处于被动变化和不可持续的状态。2012—2015年主要以强脱钩为主,说明天津地区城市化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正在逐渐减小,资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最后从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统筹方面对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煤炭消费引致的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治理更是迫在眉睫。选取“2+26”城市2008—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探究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并利用脱钩模型分析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最后借助改进的STIRPAT计量模型对影响脱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炭消费强度重心移动轨迹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偏移方向呈现“西南—东北”倾向,整体偏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2008—2018年“2+26”城市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理想状态;各城市的脱钩努力程度不同,强脱钩城市由2008年的7个增加到2018年的22个;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虽然促进了二者脱钩,但贡献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低碳农业发展,运用脱钩理论采用Tapio弹性方法分析低碳经济政策推行以来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在保障农产品一定自给率的同时碳排放量也逐渐下降。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脱钩趋势为衰退脱钩—强脱钩,农业碳排放技术脱钩弹性趋势同为衰退脱钩—强脱钩,农业碳排放结构脱钩状态呈现为由衰退连接—扩张连接的转变。畜牧业对减排贡献较大,主要碳源畜种为牛、猪、家禽。应继续推广科学的饲喂方式,提高饲料转化率,采取种养结合以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运用弹性分析改进的脱钩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程度的判定标准,以云南省为例,对其1998—2008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的强度及其变化特点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大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速度比为0.3∶1;②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绝对脱钩→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Ⅲ的演变轨迹,其变化呈近倒"U"型曲线,符合区域科学发展的目标。"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将进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加速阶段,区域发展的内外因素也将更加复杂,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展迅猛,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并占有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包装工业从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和废弃又是一个不断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过程,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包装工业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其生产、制造和使用等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实现其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对此,文章提出我国包装工业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大力推广生态设计,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包装减量化,加大包装循环利用,建立回收体系,加大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加强生产者责任者制度建设,以及过度包装的监管力度,全面促进包装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提升,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以及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京津冀区域的比较优势,寻求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策略。转变阻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互动,实现资源、市场和信息的共享,找准定位、调整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备受关注,一方面,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中心,地区资源的整合能够推动整体发展;另一方面,三地的合作模式尚不明确,不能快速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本文在分析京津冀的地理区位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完善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低碳化发展是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弹性低碳化分析框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弹性因子对产业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实证分析表明:山西省建筑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重要。产业节能和减排弹性脱钩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因素。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生态资源消耗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否脱钩,是影响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6年深圳市及各区的有关数据,运用脱钩理论,首次尝试构建生态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模型,利用Tapio脱钩体系中的8种状态定量分析深圳市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深圳市及各区的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均实现了脱钩,整体变化趋势是弱脱钩到强脱钩,且原特区内的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优于原特区外,说明深圳市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另外,由于深圳市2016年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侵占了部分生态资源用地,导致当年脱钩效应为弱脱钩,整体脱钩状况出现了局部变动。最后,为保持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最理想的强脱钩状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昝月梅 《经济论坛》2011,(9):115-119
中国已经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确定为国家战略,环境产业及环境技术能够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利用来有效缓解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有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进一步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制度,把握财政政策促进环境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促进我国环境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少协作、区域竞争力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此,应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科学合理地明确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调整现行财税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安排,制定区域资源协同利用共享使用政策,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胡茜 《时代经贸》2012,(2):30-31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但其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强弱。为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本文从京津冀产业发晨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具体从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产业筛选和评价、产业环境优化、优势产业选择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对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用脱钩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分析,研究了2008—2016年中T1、T2、T3和T4四个时期的中国及各省份的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试图揭示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具体结果如下:(1)T1时期、T2时期,以强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绝对脱钩为主。(2)T3时期,以衰退性脱钩为主。(3)T4时期,以扩张性负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耦合类型为主,脱钩类型的省份均质性与地域空间连续性显著。(4)脱钩程度的整体差异较小,但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涵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并分别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旅游两维度和三维度综合协调指数,进而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旅游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府统筹、旅游品牌建设、资源错位开发以及生态与经济耦合视角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的区域之一,其整体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河北省的资源环境问题.自2013年以来,河北省面临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恶劣的环境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河北省注重构建循环经济型现代产业体系.本文首先对其构建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在构建构成中面临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好地构建河北省循环经济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