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与财税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在几轮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税改革都成为先行者和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瓶颈、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积累等问题凸显。财政是政治、行政和经济体制的联结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  相似文献   

2.
《投资北京》2013,(6):30-31
国务院公布今年经济改革"提纲"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同时,还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本次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和科技  相似文献   

3.
双磊  史一凡徐杨 《理财》2004,(12):21-2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形态呈现多元化.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弊端暴露出来.深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形势的发展给新时期的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考虑国家审计的发展问题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郭萍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经历着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依靠改革。振兴财政,壮大国家综合实力,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体制如何适...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一向被称作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改革。因为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词汇中,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而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的60年,经历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的艰辛历程,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核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谱写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华彩的一章,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克难,  相似文献   

7.
价格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价格体制也随之转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会沿着坚持市场化导向与国家宏观调控、关注民生、加强价格监督等方向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交通事业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便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就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公路运输和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以便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广 《中国金融》2005,(21):23-25
党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尽管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创新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经济连续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随之能源消耗、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也大量增加,并导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这表明,“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不协阔,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董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其中 ,他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在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董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对传统经济体制及经济理论的批判。 2 0世纪 70年代末 ,董辅对传统经济体制及经济理论的批判 ,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国家所有制的批判。1 979年 1月发表的论文《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中 ,董辅指出传统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四大弊端 :( 1 )国家政权的行政组织取代经济组织 ,企业成为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经营 ;( 2 )国家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不断进行着建设与改革。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力,且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达到经济管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就当下先进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现状,试对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山西金融》2000,(2):1-1
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提出了关于200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继续实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为,和谐社会框架下的制度内涵应该是制衡体制、道德内约以及法规治理相结合的动态均衡社会,而这个社会预算体制的改革路径应该是按照政治-行政二分的原则,在现行的政治体制框架下,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内,建立一条以制衡体制为保障的渐进主义理性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鹏 《中国财政》2014,(3):36-39
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推行各项改革的重点,并将在全面改革中发挥牵引作用,即以经济体制改革来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进产出的有效扩张,同时用经济体制改革来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从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财经政法资讯》2005,21(2):56-57
王梦奎指出,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可以作出4点基本判断:1.经济总量相当可观,人均还比较低。2.工业化进人中期阶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4.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和任务总的说,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任务,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把握:增长速度、经济走向、人民生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经济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中国加入WTO,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步伐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董萍 《中国金融家》2005,(12):102-10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资完全按照国家计划进行,与世界经济联系不多。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这种转型时期的投资活动主要依据企业、地区和国家的条件决定,考虑世界经济因素不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已经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中国的投资行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状况变成中国投资活动的外部大环境。在这种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观察和正确分析世界经济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正确的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分析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受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基础条件的制约,也受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1982年,为了密切城乡关系,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目的旨在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市”并不符合当时中央所指的“中心城市”条件,许多市仍是农业主导,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市对县在行使职能时,更多的是行政辐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辐射。  相似文献   

20.
贺强 《国际金融》2014,(5):68-71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肩负着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别就经济体制和金融领域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不仅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对商业银行转型产生深远影响。“因势而谋,才能谋定后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把握经济大势,抓住深化改革时机,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从国家政策导向中捕捉发展机遇,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