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发展如何赋能企业创新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以2009~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基于不同方法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在数字化驱动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推动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西部、东部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创新的效果也略强于东北部、中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绩效的效应与作用机理进行讨论很有必要。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并将动态能力细分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探讨其中介效应,总结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创新绩效”这一作用路径。主要结论如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可靠;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适应能力,且三者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显著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为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动态能力、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明确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创新中介效应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创新在该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不同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行业集中度在二者的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跃迁理论视角,采用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及其补贴强度,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对策略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实质性创新绩效,存在更重数量的策略选择效应;二是数字化转型补贴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及以下规模城市中发挥更强的专利产出激励作用;三是企业数字化水平在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验证了企业数字化水平是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西部地区;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第三,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门槛效应,越过单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正向作用力增强;第四,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可供性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可供性对国有、高新技术以及处于扩张阶段企业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据中介效应检验可知,数字技术可供性以降低创新成本与促进商业模式变革为途径,助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在政策环境与组织结构变革影响下,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强化数字新基建空间布局,提升数字技术赋能价值;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发挥资源共享效能;出台创新导向政策,重塑组织模式架构,希冀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新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能力,进而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探索数字化能力(核心竞争力)、组织韧性(动态适应力)视角下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市部分高精尖企业为样本,通过26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组织韧性在企业家精神和数字化能力、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组织韧性调节了数字化能力在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推动新时代高精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检验及异质性检验等方法 ,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与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其中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发挥中介作用;对不同所有权的企业而言,进行数字化转型均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效果更强;相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成熟期企业中二者作用效果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快数字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激发数字化转型积极效应;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实施有差异化的转型战略;政府应发挥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优化数字化转型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EBM-GML模型对企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提升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稳健且显著地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管理效率在其中均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两高”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部及南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重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价值,促进数字化加速融入能源管理体系;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强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和监督,推进数字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20年209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析资产专用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从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转型程度两个层面来看,资产专用性会制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二,经营风险与可用资源数量在资产专用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资产专用性通过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减少企业通用性可用资源,进而抑制了数字化转型;第三,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资产专用性越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差。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数字技术应用逐渐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已然成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新赛道”。基于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不同生产要素密集类型的产业链中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资本密集型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存在基于数字经济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据此,提出加快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共同体,以期为政府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定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依据,同时为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力度提供经验支撑。对此,本文建议: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缩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该政策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人力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方面加快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该政策效应存在行业层面和文本层面有着异质性:从行业来看,加速折旧政策没有提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文本来看,加速折旧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强加速折旧政策宣传作用,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政策,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层面应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畅通人才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9个省级区域相关数据,基于中介效应分析角度,选取技术市场发展、工业R&D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三个变量,实证测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技术市场发展、工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均发挥中介效应,对中国工业创新绩效有着更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下,积极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对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在线支付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员工创新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对11个省市23家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的207位企业员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动态能力显著影响数字化转型目标;员工创新行为在企业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目标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激励和组织目标一致性调节企业动态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调节员工创新行为与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关系。因此,数字化转型企业要积极构建动态能力,激励员工创新活动和培养大数据人才,加强绩效管理引导员工行为与数字化转型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表现为信息效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模式变革效应和信号强化效应。基于2012~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数据挖掘方法,实证分析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以战略弹性为门槛的门槛加剧效应;国有组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门槛收敛效应,非国有组企业和大型企业仍表现出门槛加剧效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指导下高质量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创新网络理论与产品创新战略理论为基础,本文将网络位置视为重要的外生性创新资源并作为模型的独特前置因素,以279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方法实证研究产品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问题。从技术、市场、设计三个维度将产品创新战略划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三种类型,进而厘清网络位置、三种产品创新战略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产品创新视角清晰揭示不同网络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和具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位置和中介位置均会显著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三种产品创新战略分别在网络中心位置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在网络中介位置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技术推动型产品创新战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市场拉动型和设计驱动型产品创新战略则分别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论解释,以期对指导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利用创新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创新战略以促进绩效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曾红艳  郁玉兵 《物流科技》2024,(8):100-103+107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构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策略、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弹性→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基于PLS-SEM对210家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化策略对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弹性对创新绩效均有积极影响,且供应链弹性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弹性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为企业更好推行数字化转型以构建供应链弹性,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金融改革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金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够显著驱动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制度环境较高地区以及高技术行业、非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验证表明,金融改革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纾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创新。因此,应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增加创新投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