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金融合作机制助推“一带一路”成果由合作伙伴共享。然而,当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却面临大国竞争和俄乌冲突的外部压力,加之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风险,给“一带一路”金融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本文基于生态学的韧性治理理念,系统阐述了金融韧性治理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治理范式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在具体治理实践中,“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应重塑高效响应的韧性治理理念、构造协同共治的韧性治理主体、塑造周密细致的韧性治理体系、采取均衡完备的韧性治理举措和构建切实有效的韧性治理机制,为防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风险构筑“五位一体”的韧性屏障,搭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金融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反映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全面深化,前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舞台,后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补充,可以发展为一种“融治理”来完善中国的社会治理。“融治理”有助于为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有序化、高效化。泰州市抓住目标融合、体制机制融合、平台融合、资源融合、能力融合“五融合”推进“融治理”,连通了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丰富了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谭彬 《时代经贸》2007,5(12X):F0003-F0003
本文通过对作为“社会人”的利益相关者特征分析,从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调动社会治理参与积极性、创新社会治理形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正面临着价值精神性、共益关系性、组织协调性方面的三重问题与挑战。对此,需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为“元治理者“的作用,通过党的强有力的价值引领机制、党组织扎根式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及“党建—社建”机制的双向嵌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组织共同体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人参与”的治理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首次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治理机制的概念,并从资源配置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盖瑞·J.米勒教授(Miller)的“管理困境”理论等阐述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治理机制,在对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等,最后提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治理机制,夯实制度基础,提高农业保险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也是对中国之治的一次创新。文章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脉路与趋势,目前国内有关市域社会治理核心文献研究不足,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但已具有一定数量在该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作者。通过对市域社会治理核心认知的梳理,其热点主题主要涉及基层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与中国之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四个方面;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各层级治理主线中,经历“理论创新-顶层设计-实践探索-地方立法”的演变脉路,折射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治理逻辑。从研究趋势来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挖掘“治理节点”,依托敏捷治理、治理体系优化和构建为手段驱动治理效能整体提升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严寒 《时代经贸》2014,(6):193-194
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提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事实上,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绝不只是党和政府的事情,就公众而言,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既关系公众,也需要公众参与。唤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下的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下的文化,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客忽视的问题。那么,“公众参与”在二者不同条件下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转化呢?本文对此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既有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研究侧重理性制度考察,相对忽视情感维度。文章以山西省W县的实践探索为案例,致力于呈现乡村情感治理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W县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符号认知、行为互动和价值迁移三重情感治理机制,并基于人情动员、共情共鸣和利益激励的情感治理深层途径,构建了“空间—联系—共识”情感共同体。情感治理过程触发了村民的心理反应机制,产生了情感性的政党认同,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也实现了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  相似文献   

9.
“余庆经验”就是基层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新范本。如同“枫桥经验”一样,它既是基层社会治理地方化的产物,又有着推广更大范围内学习借鉴的因素,以地方特色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余庆经验”体现了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治理与提升执政能力相结合、社会治理伴随矛盾纠纷的全过程。这些做法值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的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OpenAI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引发了全世界热议,其在各类现实应用中日益彰显出强大的价值效用,但学界尚缺乏学理化和动态性的系统关注。根据系统理论的一般性研究框架,以“物理层”“操作层”“战略层”分别对应ChatGPT应用的“技术特性”“演化过程”“治理方略”三组关键议题展开解析。围绕“韧性”及其延伸的“演进韧性”与“韧性治理”范式,归纳ChatGPT应用在“To B”层面的开发兼容与开放包容、“To C”层面的学习自适与类人调适等韧性特质,并以“开发r-保护K-释放Ω-更新α”的适应性循环系统阐述应用拓展中的演化过程,进而提出以政策规制为核、以技术发展为先、以协同建设为基的韧性治理方略。通过整体性“韧性”视角对ChatGPT应用进行全面解构和系统建构,有助于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人类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同认知和理性选择,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尚存在众多约束条件,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频发.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自身利益与相关者利益”、“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自身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多重价值博弈均衡解.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是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得以机制化、体系化、长效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从时代要求、发展需要、实践保障等角度来看,党建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北京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和阳泉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城乡的典型案例提供了丰富经验,结合当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多方挑战,从引领地位、引领机制、引领制度等三个方面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诉源治理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代表着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一种制度性努力。文章运用比较历史分析,通过对世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发展线索的考察,试图拓展我国诉源治理发展动因的世界视野。研究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ADR的发展面向与运行特征各异,当前ADR体系叠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经验。世界ADR进程轨迹也给我国诉源治理提供了发展参照:即制度定位和发展向度趋向复合,治理方式和实现手段趋向多样,制度建构和政策旨向趋向规范,制度借鉴和功能移植具有条件性,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趋向共治。诉源治理不仅延续着我国的政法传统,也回应参照着世界ADR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 给出了一个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政府、 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协同效应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也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 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必须确立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强化公共卫生的公益属性; 构建政府、 市场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在具体的治理体制机制层面, 需要在 “一案三制” 的基础上进行体系与功能扩展,进一步转变治理理念, 建立完备的重大疫情 “双备份” 监测预警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形成联席会议机制+开环的协调委员会+功能模块化的应急管理反应机制, 建立完备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建立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和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公民应急教育和义务履行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静静  刘春丽 《经济师》2023,(2):222-224
从“国家—社会”关系结构来看,内生性社会组织由乡村社会内生治理需求衍生,外生性社会组织由国家总体治理需求衍生。乡村振兴背景下,二者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成为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主推手。通过对当前内生性社会组织与外生性社会组织在组织产生、组织发展、组织目标等组织特征方面异同的比较,就其反映出的各自优劣之处得出当前应从内部的人才发展、组织机制和外部的政策支持、资源供给等方面来促进两者的协同共治、优势互补,实现内生性社会组织与外生性社会组织的耦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必须“以人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目前安徽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未享受“市民待遇”,城乡“两栖”,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这是城市社会治理的“肠梗阻”。课题组拟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多种因素,期望创新城市的社会治理,改革政府的体制机制,探寻有序推进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治理机制问题。本文从网络机制的内涵界定入手,通过对网络机制与正式机制的比较,辨析网络机制的基本特征,进而从社会机制与运作机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体系,为网络组织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方时姣  张柯 《技术经济》2024,43(1):164-178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末端治理”环境社会责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实现了企业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实证结论在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员工绿色行为、企业环境社会关注意愿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调节效应发现,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能进一步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两种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高环境规制及高学历高管在承担“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上有着更显著的影响。动机分析发现,企业之所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环境社会责任的转变,其动机在于后者对企业价值有着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会进一步强化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作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协调与整合,这一理论基点恰好顺应了转型社会尤其是政府主导的转型社会的根本需求,从而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诉求。面对个人“原子化”、社会“破碎化”等矛盾重重的城市社会现实,本文首先论证了中国语境下合作主义的正向维度,然后借鉴西方国家有益的做法,提出了当代中国转型期城市社会治理的路径:建立城市空间中的网络联盟。在网络联盟的框架下,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协商、协作,改善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实现转型期城市的“善治”。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是整个治理体系的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创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遵义市余庆县从多年前开始,就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的“四在农家”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五心教育”、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等一系列举措而形成的“余庆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