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旭霞 《江南论坛》2023,(10):27-32
数字赋能农业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杭州建德草莓产业为例,介绍运用数字手段,即在生产端搭建“草莓大脑”,在服务端创建“草莓一件事”系统,在销售端开拓“数字超市”,有力推进草莓产业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草莓产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杭州建德草莓产业数字赋能的实践,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3.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契机。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机制:首先,数字技术簇群拓展技术进步渠道为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底座;其次,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的替代和互补优化了产业的要素体系;最后,数字虚拟集聚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约束重塑了产业的空间条件。从优势利用的视角来看中国式赋能路径,重点在于以制度优势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大国优势驱动“数实”深度融合,以及利用“机会窗口”实现数字化赶超。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赋能已然成为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使得乡村环境治理实现了“人治”到“数治”的理念转变、全过程链式智慧监管以及数据集成下的精细化管理的革命性变革。由此,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治理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数字空间下的乡村环境治理主体互动时空的突破、科学决策下的乡村环境治理效能的提升以及权责对等下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运作机理。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治理中的数字陷阱、数字依赖等问题,要求政府需与时俱进地优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治理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以及推进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入手,立足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实现路径和效应体现。研究表明,当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到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方面面,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数字化产业融合加速发展,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设施等配套要素支撑不足、数字赋能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更好发挥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需要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筑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底座、深化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大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疲软等问题限制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进步性和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完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市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分类发展并举,赋能系统发展;助力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以全域统筹为导向,构建黄河流域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现代化变革;以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规范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保障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莹  许晓惠 《技术经济》2024,43(2):79-91
平台经济聚焦数字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又发挥着驱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基本功能。本文将数字平台生态观与社会网络理论对话,纵向剖析蚂蚁集团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赋能、价值共创及两者关系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以平台网络为价值共创的赋能基础,网络赋能促进价值共创,反推新一轮网络赋能,遵循“平台网络Ⅰ-网络赋能-共创价值输出-平台网络Ⅱ-网络赋能优化”路径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正反馈循环,共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本文深化了数字平台金融生态演进背后阶段化、连续性的赋能机理研究,对数字金融平台充分发展和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向而行、深度融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考虑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和数字应用因素拟合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将工业三废和能源消费指标结合构建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机理,并进一步对影响效果的地区异质性和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分地区实证显示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赋能作用优于西部,对北方推动作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说明数字经济现阶段通过产生基础设施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赋能生态环境的保护;门限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数字基础设施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赋能的非线性作用效果,数字基础设施因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特征。结合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不够和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应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赋能作用,利用各数字化因素建立环境保护体系、生态信用体系以及生态执法系统,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13.
邹红  杨晗硕  喻曦 《经济学家》2023,(10):23-32
推进以绿色为底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以下简称“三生”)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之道。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五大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阐述了三生协同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构建三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结构调整趋势,研究发现:三生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五大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在不同层面相互呼应;2011—2019年,我国三生协同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得分分别从0.24、0.28增长至0.35、0.33,呈稳定上升和优化趋势,在区域间现代化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面临生产发展内部协调受限、共同富裕发展不充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结构尚未形成等挑战,各级政府须深化高质量发展并扩大内需,推动生活质量提升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同,加速绿色发展,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革命蓬勃发展及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的趋势下,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新动力。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大数据测度了2001—2016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赋能对自身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效率共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因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对价值链嵌入产生差异化影响。拓展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与全球价值链位置两者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政府应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外贸企业深度融合,对各类企业给予差异化政策扶持,并进一步提高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外贸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贯彻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部署,围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目标,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创新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模式,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以“产业大脑”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数字底座、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组织形态变革的“基本单元”、以数据驱动两者持续双向赋能和迭代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发展路径。早在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就提出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成为数字经济系统的核心场景,重塑适应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推动数字经济生产力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框架,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生活方式以及数字化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解构数字经济,辨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效率提升及经济增长的机制。其次,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与宏观社会经济运行层面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途径。最后,从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导入、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联通、数字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数字平台企业的扶持与规制、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与调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创设、数字壁垒与数字鸿沟的破除、数字经济低碳化的推进等方面引出未来的政策着力点。通过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龙 《经济问题》2024,(4):92-98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但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中国只能走以小农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制度、文化、时代逻辑。从战略方向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统筹小农有序退出、有效成长、有机衔接的多元化道路。从制度属性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方式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功能拓展、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的时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程敏 《经济师》2023,(9):140-141+1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继鹏 《江南论坛》2003,(12):17-18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无锡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已进入由数量型向生态质量型、保供型向服务城市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关于无锡市农业的发展定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有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锡农业必须适应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加快现代化进程,发展以生态、高效、集约、精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20.
易恩文  王军  朱杰 《现代财经》2023,(12):20-37
数字经济为缓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阐述了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框架下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产业融合效应、资源匹配效应和技术乘数效应纠正传统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从而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11—2019年全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数字红利”,且优化产品、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城市间内生交互与邻近城市“数字红利”外溢实现区域协调;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在地形坡度较小的城市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