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一直被巨额不良贷款所困扰。不良贷款不仅使银行经营效益下降、风险增大,甚至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及日本的银行危机已经向我国敲响了警钟,合理处置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刻不容缓。信贷资产分帐经营作为处置不良信贷资产的一种方法,得到了银行与企业界的青睐和政府的支持,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表明了政府处理不良信贷资产的决心及思路。但是信贷资产分帐经营对我国而言是一种创新,其在运作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难题,本文就这些难题产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金融业的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功剥离与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处置,一方面整合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抵御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3.
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及对策杨大光不良信贷资产,是指那些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从目前我国银行,尤其是几家国有专业银行看,不良信贷资产占银行信贷资产的比例过大,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下降,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不仅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沉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政策性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下降缓慢,与商业银行相比,不良贷款存量有其自身的构成特点和处置难点。本文围绕这“三个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企业与银行巨额不良债务:一个制约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难题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后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部分逐年上升:1978年为57.5%,1980年为61.4%,1985年为67.1%,1990年为73.3%,1994年为90.0%。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原因,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沦为不良贷款,目前,国有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数额约占其信贷资产总额的1/4—1/3,不良信贷资产规模高达6000亿元以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第五讲不良信贷资产的管理陈生不良信贷资产指的是,由于经济、行业、国家等外部因素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自身经营、管理状况恶化,而导致银行的信贷资产存量中潜在损失风险较高的资产。及时发现和积极主动地管理不良信贷资产是有效保全一家银行股东资本...  相似文献   

7.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其中,信贷资产中不良信贷资产所占比例过高是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依照传统的观点,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是指银行不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信贷资产,它包括逾期贷款、呆帐贷款和呆滞贷款三部分。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约占贷款总额的24%左右;银行信贷资产中,能正常周转使用的资金只占全部资产的30%左右。这一状况除了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之外,也说明整个社会中资源配置的不尽合理。因此,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  相似文献   

8.
金融环境的安全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值得重视的问题,自有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纷纷设立专门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即所谓的“坏银行”(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使之成为“好银行”),如美国成立了在FDIC领导之下的清算信托公司(RTC)、日本的“过桥银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韩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KAMCO)等等。而我国为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1999年4月成立了第一家专门处置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s management corporation,AMC),即  相似文献   

9.
一、贷款流动化是转移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处置贷款资产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将其保留在资产结构中,直至最终清偿;其二,将其转让出去,提前收回本息,从而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能将劣质贷款转让出去,既有利于增强流动性、转移了风险,又增强了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两种方式中,采用前者较为普遍。当前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风险贷款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必须采用更有效措施,增强银行贷款资产的流动性,以化解和转移风险。利用贷款证券化增强贷款的流动性,转移银行风险,其操作是:银行将部分缺乏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论如何堵住不良信贷资产发生的源头商季光当前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有增无己,国有商业银行已出现了亏损的局面,银行的信贷资产有相当一部分已是没有社会物资作保证了,债权损失相当严重,这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但在某些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下,有些...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是把企业的债务转成权益资本,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它不是将企业的债务一笔勾销,而是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国家通过债转股,处置了银行不良债权,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以物抵债是银行在无法以货币资金收回贷款时,为降低信贷资产风险,而收回借款人相应实物资产以抵偿债务的行为。以物抵债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信贷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只是旧有信贷矛盾的凝结和沉淀,进而为抵债资产的收取、管理和处置等各个环节带来了诸多困难。如何防范以物抵债风险已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认识王素萍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表现在有投入,无产出。现时许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令人担忧。据调查,不少银行优质信贷资产不足50%,不良信贷资产占整个信贷资产的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信贷资产质量低劣的这种现实不...  相似文献   

14.
王醒男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9):32-35,4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0日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试点剥离中国建设银行所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这标志着我国长久酝酿的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改革方案由幕后走向前台,如何剥离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便成为金融业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背景1.银行业背上沉重包袱,步履艰难。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以卖方市场形式而存在,产品国家包销。生产单位只负责生产,因而形  相似文献   

16.
张榕 《现代金融》2014,(10):44-45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不良的债权资产、物权资产和股权资产等,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在处置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造成资产损失。本文分析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所谓非信贷资产,根据银监会的规范提法,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余全部表内资产,这些资产一律统称为“非信贷资产”。因此,非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也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以银监会对四大国有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专项检查为标志,各银行纷纷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特别是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相继加大对损失类非信贷资产的拨备核销力度,加快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步伐,提升非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群 《新疆金融》2008,(3):32-33
金融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基本上还是以单一的信贷市场为主。在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中,信贷资产所占比重仍高达60-70%,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戴景贵 《新金融》1995,(2):26-27
美国商业银行重视和强化风险信贷资产管理,把它与银行的生存发展相联系,对我国银行加强风险信贷资产管理,促进改革与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一两国银行风险 信贷资产情况比较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和体制构成上的差别,我国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在风险信贷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对风险的理解不同。美国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为股东获取最大收益是其根本目标,而高收益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情况,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占比偏高的实际,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处置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处置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