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降低相关成本,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利用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主要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有效降低了区域碳排放,且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模型估计法、考虑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滞后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基于分层回归的机制分析发现,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激励企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费、提高碳排放配置效率等渠道产生减排效应。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分组回归法和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考察影响市场整合减排机制的主要外部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在更富创新活力和减排规制更强的地区,减排效应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引导、激励企业转向绿色集约生产,逐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通过“做对激励”引导地方放弃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发挥市场竞争效...  相似文献   

2.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黑龙江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着的问题是:各地方政府的产权、准入和竞争制度有待统一,存在地方政府间市场壁垒,消费扩容难度大以及地区政府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较大等阻碍。为了加速黑龙江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应该严格监督保证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性,打破市场壁垒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模式,以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夯实消费基础以及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然成为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与内在要求,对促进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改善制度供给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充分凸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2022年3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破除市场壁垒,打通要素循环堵点,建设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布局建设统一大市场将影响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质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存在内需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壁垒障碍亟待破除等问题。因此,提出提振内需活力,增强消费需求;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中高端产业价值链;疏通要素资源流动堵点,打造统一大市场等建设着力点,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意见的方法转化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现实需求下,建设统一大市场是提升城市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2-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生产率的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具有显著的城市规模异质性;第二,对城市规模高于门槛值的大市场而言,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生产率关系呈现“倒U型”特征,小市场则与之相反。基于此,应正视城市群“虹吸效应”和“涓滴效应”、鼓励城市群内部城市走差别化效率提升道路,以实现城市群发展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载体,而新发展格局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要遵循要素资源与环节衔接畅通无阻为基础、技术的自强自立为关键以及产业链内外联动为牵引等基本逻辑机理。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限制要素自由流动;“行政区”经济盛行,影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引不足,内外联动范围较窄;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贸易摩擦频发等。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调整央地政策范畴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引领产业链以推进内外深度开放;建设标准市场机制以保障治理水平提升等渠道,最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研究不同市场一体化阶段数字贸易发展对消费升级的驱动作用。从机理上看,数字贸易通过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驱动消费升级。将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分为市场范围效应和价格稳定效应,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指标体系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消费升级的驱动具有门槛效应和非线性特征。随着市场一体化的市场范围效应提高,数字贸易对消费升级的驱动效应呈现“U” 型变化趋势;随着市场一体化的价格稳定效应提高,数字贸易对消费升级的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中西部地区的驱动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内陆地区的驱动效应大于沿海地区。只有在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数字贸易对消费升级的驱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和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洪泉  庄玉平 《市场论坛》2006,(11):62-64,57
市场统一程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从市场边界效应的视角,建立适应我国经济背景的市场边界效应模型,以泛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轻工业、交通业、流通业、房地产业边界效应较大,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实现从“大国”市场经济向“富国”与“强国”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虽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政府纵向治理、政府横向治理、规模企业垄断等诸多阻碍因素,但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引领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突破,通过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寻求增长“极点”,再逐渐扩大“外溢”效应,最终实现全国大市场“联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实现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一体化的对策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清除市场障碍,建立一体化市场;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内产业整合和发展;协调区内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1.
郭进 《财经论丛》2023,(12):14-23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效应和机制,并探讨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资本市场整合则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积极作用,劳动力及资本要素市场整合通过促进技术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各省市均需加快推进商品市场整合,而创新资源稀缺地区应加强要素市场整合,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弥补资源禀赋的“短板”。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发掘本地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理性选择技术合作或“技术-产业”配套的协作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提升市场整合水平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0年我国2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和RIF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既能直接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也能通过市场整合间接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显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存在“数字鸿沟”,与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更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会导致城市间生产率增长差距的扩大,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会带来城市间生产率增长差距的缩小。为更好地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各地应高度重视市场整合的中介效应,进一步推进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内陆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贯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建立数字政府,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增进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内市场整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市场,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地区分工并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经济区内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形成区域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统一的吸引外资政策,以建立统一资本市场,推进企业跨地区投资;消除商品跨地区流通障碍,建立共同商品市场,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在区域共同市场建设中还要注意区际利益分配、区域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关系以及区域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聚集效应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聚集是新型区域理论,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有效的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发展道路;强调区域自身能力的培育,以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与外界经营环境相适应,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推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必须构建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新兴的事业链及规模型、集约型的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方市场分割是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本文从其实质、表现形式、危害及产生的主要动机和原因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打破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全国一体化大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彦庆  李燕 《商业研究》2008,(6):119-121
哈牡绥对俄产业经济带是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布局的点-轴理论、梯度转移等理论提出的。哈牡绥应充分结合中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整合经济带内各市县资源,扩大对俄产业集聚效应和扩散能力,促进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发展体系和对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概念主要来源于马歇尔规模经济理论、产业聚集理论和增长极理论。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可以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教育交易成本节约效应、合作与竞争的共享效应以及创新效应。通过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构建专业集群,统一专业集群竞争优势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18.
闫长溪 《现代商业》2007,(6Z):171-171
本文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提出了今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些设想,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巨型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用信息化推动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是当代人类创造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信息化为切入点 ,分析了信息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效应 ,并提出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加强信息立法、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等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区域竞争力,而区域竞争力与产业集聚有着重要的关系,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行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本区域产业获取竞争优势。但集聚效应的发挥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套支持。“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为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操作平台,广东要利用此平台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必须对关联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解决好“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之间合作机制问题、区域内的资源整合问题,以及行政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