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办学机制与模式,学生也有着其自身的结构与特点。作为唯一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一门数学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中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社会需求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与研究,以期能在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以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2.
VbR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定量测量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作为测量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量化模型,VaR方法在商业银行的价格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业绩评价、信息披露以及银行监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和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军事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采用案例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更新教学手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习题课作用,知识梳理不拘一格;加强概率统计思想的渗透和培养等。  相似文献   

4.
袁瑞 《魅力中国》2010,(1):71-71
就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起源,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分类,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理论基础,金融风险管理的步骤以及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型和方法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做出了综述,并提出了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从社会实践人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理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应用能力,从习题人手、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使得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于碳金融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碳金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必须对碳金融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予以重视。分析研究国内关于碳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是碳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碳金融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了研究:首先识别了碳金融风险的来源;其次总结了碳金融风险度量的方法;接下来探索了我国碳金融风险管理的途径,最后对未来碳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金融风险的地位不断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瞩目。文章从风险价值分析的角度着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为金融风险的防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罗珊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39-142
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风险管理技术,但不能完全消除金融风险。文章以金融风险控制为目标,对与之相关的金融工程理论、风险度量、金融预测、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提出了金融风险管理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一系列须迫切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刘媛 《南方经济》2019,38(9):1-18
文章基于我国2005至2016年的分省数据,采用SMR和基尼系数法刻画了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从经济四部门视角验证了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来看,在时间维度上,大部分省份仍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在空间维度上,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风险地区内差异较大,中部较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风险的地区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小;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且区域间的风险外溢效应加大了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冲击作用。因此,国家防控金融风险要切中要害,从区域金融风险的源头抓起,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防止区域内外驱动机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放大作用,避免决策偏误。  相似文献   

10.
金融风险关系到整个经济系统的安全,互联网金融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构成,成为金融风险新的诱发点和“灰犀牛”。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1年353篇相关文献,对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互联网金融风险协同监管研究的概念性框架。该框架以互联网金融风险形成的行为机理为逻辑起点,以监管问题的调查研判-监管问题的成因剖析-协同监管为逻辑主线,进而提出由协同监管范畴、模式和策略等3个层面构成的互联网金融协同监管体系。研究结论有望为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有益思路,并为相关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莹莹 《科学决策》2013,(10):63-8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逐渐成为各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体系本身的特殊性,其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伴随了大量的风险。世界范围内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风险的严重紧迫性和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构建有效的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筛选恰当的预警指标,能够相对准确的预报警情,确定危机来源,判断危机大小就显得迫切重要。在此对国内外流行的金融危机预警方法的基本原理、模型的发展和缺陷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为我国金融危机预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fuzzy overall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crisis for public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with an objective and precise way. A systematic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has been described. With a multi-layer structure built up using the AHP method, and weights obtained using the FAHP method for the factors, a multi-level and multi-target fuzzy mathematic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measuring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crisis forecasting can control risks and decrease losses.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必要性,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风险性、未来产能过剩的可能性、财政干预提供的隐性政府信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银行自身因素以及外源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银行信贷等因素是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潜在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使其金融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对这些潜在的金融风险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做好防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Monetary economists have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economic history as a laboratory for the testing of theory. This paper surveys recent work in monetary histo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nd 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Topics surveyed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monetary statistic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money supply and money demand; historical uses of Granger-Sims causality test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prices, and output; historical studies of the secular behavior of velocity; the Great Depression; financial crises;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neutrality of money;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monetary standards. Each topic surveyed concludes with an evaluation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赖红  孙绍荣  孙娜 《科技和产业》2021,21(4):145-149
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对发现企业面对的风险、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采用Python爬虫获取金融科技上市企业数据及不同种类的风险事件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和金融科技与企业风险相关性研究.通过数据集对模型的验证,得出模型的正确率为0.834.结果表明:企业刚进入金融科技业务模块,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企业风险,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逐步深入,金融科技在企业中占比越来越多时,企业风险随之变高;同时,企业地区经营范围和企业年限带来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企业规模和高管薪酬造成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企业年限、企业利润和企业高管薪酬带来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要特别注意企业年限和高管薪酬,原因在于容易与别的因素组合带来风险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孙园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40-143
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以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而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能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文章从合作的背景和动因,实际进展情况和最终目标,以及面临的困难这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在合作中可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丁辰 《特区经济》2006,(9):95-97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等因素,金融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已成为一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中心工作。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不足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治豪  吕乔 《特区经济》2014,(7):112-114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朱艳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45-150
资管新规的出台拉开了资产管理领域改革的序幕,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受到强烈冲击,理财子公司应运而生。由于商业银行与其对应的理财子公司之间联系紧密,因此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研究覆盖2017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银行理财市场,借助Z指标对资管新规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程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对中国资管行业和银行理财市场展开积极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的全球化竞争和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不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有很多,通过利用损失分布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还处在可控的范围之中。但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资本金不够的隐忧仍然存在。在未来要加强数据搜集整理,建立我国自身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建立有效、科学、实时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