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嘉琳 《企业家天地》2009,(11):100-101
群体性事件是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集结的产物,伴随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迅速增长。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异质性的体现,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无疑是这个社会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认识并理清群体性事件中的矛盾,探讨如何处理及应对群体性事件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当群体性事件高发时,如何防范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问题。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正确合理地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全方位多视角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学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之必然属性说、参与和处置主体说、社会文化心理说等多种理论。从伦理学视角探究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可能是更为深层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6.
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行政、司法手段比较在妥善处置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中更加有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原则、策略,对于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群体性事件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最终的指向都是政府特别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基层政府应对能力的明显薄弱与不足。基层政府应当从多方面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本文将在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提升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正处于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目前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对抗加剧、组织化高、突发性强、极易激化等特点。一些地方维稳压力越来越大,甚至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各级党政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视与关注也日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状况,是长期以来经济、政治及社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必然反映。群体性事件治理任重道远,根本途径在于要从相关体制及其改革上找问题、想办法。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综合反映,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环境产生了严峻的挑战。“湖北石首事件”代表性地揭示了众多群体性事件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引发原因,可以从提高公民法制意识、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增加政务信息公开和建立官员问责制四个方面寻求事件的解决方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从而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土地征收:问题、原因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由1993年的8700起,增加到2005年的87000起,平均每6分钟就发生一起。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而近年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占来信来访总数的6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达到80%。农村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的不稳定因素。本文试图就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着重从当前群体性事件诱因、弱势群体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的矛盾、弱势群体基于自身利益受损进行社会报复等几个方面对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现阶段有效减少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措施,以利于社会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消减因侵害弱势群体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伴随互联网而产生并发展的新兴事物。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一方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捍卫公众权益、保障社会稳定、预防和惩治贪腐等方面作用日益彰显。另一方面,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谣言肆虐等问题易导致网民的狂欢,使公众失去理智。如何实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发挥其正面效应的同时使负面效应最小化,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文章认为,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数量急剧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多元化,组织性不断增强;政治性因素增多,民族宗教问题有所增加;网络推助作用日益扩大,还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从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入手展开论述,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理性、全面的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鲜明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危机管理方法来应对。成功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案例启示:社会动员是群体性事件应对中的关键环节。农村社会动员的重点对象是基层党组织、宗族力量和地方精英。基于他们在农村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所起的作用,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事后救济型和事先预防型两种。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文章利用重叠利益的解释模式来解释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是政企合谋或民众对政企合谋的恐惧。为了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抑制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发展经济行为,企业应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民众依托环境NGO组织进行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产生于社会转型的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中,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以及利益冲突的加剧不断,导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其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已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得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界定,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效果和效率,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失控的行为,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是社会矛盾的体现和反映。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如何有效的将社会冲突控制在社会和谐的范围内,对于当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就是要突显社会公平,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和有序的良性循环的社会,因此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核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岳威 《大众商务》2010,(8):273-273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把握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出租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面临许多的困境。维稳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巩固群体性事件应对效果,解决群体性事件应对问题,走出群体性事件应对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