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不断处理、解决、协调党内矛盾,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树立党内和谐观念、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创新党内和谐我体、畅通党内和谐渠道,才能发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增进党内和谐,是党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则不仅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和谐是指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状态。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许多相通之处。一是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织之一,党员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党已经是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仅从数量看,已经在13亿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更何况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没有由7300多万党员组成的党的内部和谐,整个社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党内和谐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和谐寓于社会和谐之中。二是党...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团结和喈”是党的建设目标,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践告诉我们,团结并不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就能带动和促进党内的团结和谐,对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领导班子团结和谐也是领导班子能否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关键问题,是班子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各级党委班子刚进行了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4.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认识并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必须要和谐,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做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认识并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必须要和谐,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做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都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意义,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生命要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尤显突出和关键: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党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都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意义,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生命要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尤显突出和关键: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党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是一种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制度规定,是党员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是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前提。党内和谐处于社会和谐的核心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其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主导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是执政党保持活力的前提和根本,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首要任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最终实现“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三双”活动拓宽了承诺范围,以“两委会”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引导党员作用的发挥,以党员作用的发挥促进“两委会”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党内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农村社会和谐;以公开监督承诺兑现,以评议促进承诺落实。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笔者认为“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孙金根 《理论观察》2010,(6):115-116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高校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探索构建高校党内和谐的路径,以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从而更好地肩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为此,要着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党内和谐的基本问题是党的思想建设,党内和谐的根本问题是党的组织建设,党内和谐的核心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党内和谐的关键问题是党的制度建设,党内和谐的重点问题是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这五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推进高校党内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笔者认为“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和谐社会不仅成为政府公共行政与决策的追求,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的其识与关注中心。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社会的和谐必须建立在社会结构和谐的基础之上,社会结构的和谐则意味着社会应当是一个以庞大的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现代化社会结构。那么,我国中产阶级阶层的现状与发展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产阶层能否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所作为?当前制约和谐力量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扩大中产阶层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党的建设和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影响和谐的因素,注重党内文化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基层党内民主,重视发挥党员权利;构建管理制度,实现党内和谐发展;创新党内服务方式,提高党内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45年来,特别是在建设“平安宁波”、“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宁波市高度重视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着眼新形势、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涵,进一步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的理论和实践,使“枫桥经验”成为新时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的建设呼吁“人和”,而高校普遍存在的女教师成就意识水平低下、自我发展目标定位不高、工作压力过大等现象,造成高校教师队伍不能和谐均衡发展。只有唤醒高校女教师的成就意识,才能更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促进社会性别分工的公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民营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功能,为和谐民营企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表达功能,促进党组织与企业主的和谐;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利益表达功能,促进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和谐: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协调功能,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执政党必须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做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以党内和谐促进党群和谐;在群众中树立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发挥民间组织的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11):33-3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礼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春风春雨,党中央"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构想和指导方针温暖着神州大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追求新纲领,"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结果,一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