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东 《经济论坛》2005,(15):19-22
泛珠三角、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中国的这三驾区域经济合作的“马车”日益显示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作用,也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包括粤、桂、琼、滇、贵、川、湘、赣、闽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又称为“大华南地区”或“南中国”经济区域,是中国区域合作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又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交织一起,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本文从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这一特点的现状与成因入手,对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统筹解决泛珠三角“三农”问题作一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亦称“9+2”,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四川、云南等9个省区和我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地区内部既有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社会特点;既有“世界工厂”制造业基地,又有辽阔贫穷的内陆农村,这种各地自然资源与环境、生产要素的禀赋以及发展结构水平的不同,导致各地区各类产业比重不同、优势产业不同。生产要素差异越大,越容易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从而呈现出各地产业之间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市场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这一进程,必将推动该区域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9+2”这一中国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区的合作启动后,截止2005年一月底为止,先后有“9+2”省区的三十多个政府部门、机构和民间团体对口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相关的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全面启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把泛珠三角经济区共同建设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逐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国际品牌,树立区域经济的特殊形象,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搞好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的合作互动发展无疑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泛珠三角省区GDP及其三次产…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启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高潮不断,继7月份首届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以签约2900多亿元大单引起全国瞩目之后,9月下旬“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又在广州举行。来自“9 2”各省(区)、港澳特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知名企业家齐集羊城,探讨“泛珠”之下更为具体务实的经济体——城市的合作方式及互动战略选择,可谓再掀“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7.
在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通过区域合作促进云南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是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云南旅游客源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云南对泛珠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及细分、主打旅游产品与旅游形象塑造及营销对策,并对泛珠区域内外的云南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提出了开拓对策。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正楚  张良桥 《经济地理》2006,26(6):912-914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 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立“泛珠三角” 发展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湘滇 《经济师》2004,(6):222-222,224
广东“珠三角”经济排头兵的地位日益受到“长三角”的威胁 ,区域统一大市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 ,使广东和周边八省份及港澳准备联系起来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 ,从而提升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从各地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及对外贸易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说明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对该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全国设立若干债权证券交易中心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启动的情况下,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有条件成为该区域内的债权证券交易中心,这仅有利于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也必将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区域发展”思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宗旨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把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分成西南省区、中部省区和东部沿海省区,并对其资源、要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基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区域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12.
“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地域空间与金融合作的既有理论,融合行政地域空间观与金融地域空间观,形成“泛珠三角”金融合作机制的设计路径,并对如何构建“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面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6,26(4):565-567,57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为“9 2”的一员,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湖南省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文章在对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优势条件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层面、领域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揭润年 《当代经济》2004,(11):31-32
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置.标志着一个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涵盖赣、闽、湘、粤、桂、琼、云、贵、川9个省区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的9 2泛珠区域合作模式的诞生。泛珠区域合作形成后,存全国乃至亚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江西作为一个长江以南沿岸的省份融入“泛珠”经济区域,在对接“长、珠、闽”的征途上又更进了一步,由过去的对接“长、珠、闽”变为直接融入“珠闽”对接“长三角”。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处在“泛珠”与“长三角”的结合点,更能够在二个“三角”寻找到发展的契机,为江西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此,应实施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宋海 《广东经济》2005,(11):4-7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坚持务实、创新精神,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05年7月26日泛珠三角发展利用资本市场论坛在蓉城隆重开幕,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九省区政府、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大计。为进一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刊选登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撰写《全方位推进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一文,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小菁  张天教  廖翔 《经济地理》2007,27(4):562-56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为创造区域科技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拓展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文章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要素、动力分析探索了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有利于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房价上涨的幅度普遍超出了工薪群体的承受能力,易造成低欲望的社会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热会虹吸天量市场热钱,一旦房地产市场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章从国内外历史经验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处境分析其运行逻辑,试图厘清房地产是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财富分配、债务转移与金融交易的逻辑以及未来房地产市场逻辑转变——如何实现"居者有屋"到"房住不炒",旨在说明中国房价上涨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与民生工程,房地产所面临的问题应该克服主流经济学理论下的城市化发展路径,推进县、镇、乡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合作中,泛珠三角地区应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本文在分析云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2014年是波诡云谲的一年.“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在日益增强?2015年的房地产业是否风采依旧,抑或跌宕起伏?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降温 提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一致向《经济》记者表示,两个字可以代表这一年楼市的行情——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