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从森林资源效益、科技创新效益、人力资本效益3方面出发,构建中国森林资源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熵权法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算中国森林资源发展质量的驱动力指数并分析其区域间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森林资源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异质性突出,其中林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且人力资本效益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森林资源发展质量监督,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形成以局部带动总体的发展模式消除区域间森林资源发展质量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会计目标约束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主线,围绕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最基本特征,对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进行初步探讨。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是森林资源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必然要求,是森林资源会计如实反映的需要,是森林资源会计重要性的体现。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的难点是如何具有可验证性。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会计目标约束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主线,围绕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最基本特征,对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进行初步探讨。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是森林资源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必然要求,是森林资源会计如实反映的需要,是森林资源会计重要性的体现。森林资源资产增值信息披露的难点是如何具有可验证性。  相似文献   

4.
以峡江县2004、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对象,从林地面积、林种结构、林龄结构、树种结构、林木蓄积、森林资源质量、人工林资源、林木蓄积生长量与消耗量、商品林与公益林、森林覆盖率等十个方面对该县"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从森林资源分布、森林覆盖率、森林结构、森林质量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峡江县森林资源状况,并针对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把森林资源作为资产纳入资产化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改革,也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化高效的管理手段;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初步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5年)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以及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宜林地数量相对较多等制约森林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资产特点及评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的资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和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完善、缺少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急需的经营数表等主要问题,提出制定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办法,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建立评估机构,解决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的资质;完善制度,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林业投资和森林资源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良  贾进  戴芳  马春雷 《林业经济问题》2012,32(5):440-443,449
本研究通过中国政府林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变化的分析,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以说明政府投资对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作用。以1984~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结构和森林资源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增加和投资结构的转变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政府林业投资结构严重偏颇;政府营林投资形式以工程为主,有一定的阶段性;森林资源面积增长与质量不协调。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调整林业投资结构,转变管理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比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对森林资源进行管护可以提高其生产能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其中对森林资源管护的重要阶段是中幼龄林阶段,这一阶段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为林木以后的成长垫定良好基础,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且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北方地区中幼龄林抚育管护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北方地区中幼龄林的抚育养护力度,促进北方地区森林资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对辽宁省12个市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5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是森林资源增长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地压力、林业产权和地区政策是影响辽宁省森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改革措施促进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改革的真正难题在于难以找到地勘单位改革的有力规制支持、难以准确区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难以把握地勘单位改革的时机、难以弥补文化大革命后三十年的地勘工作滞后损失、难以统筹地勘单位改革的声音等.对地勘单位改革的走向判断及政策建议:(1)地勘单位改革不能是全部企业化;(2)地勘单位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进行,不宜下猛药;(3)地勘单位改革要有明确的时间表;(4)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5)允许大型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互相购并,允许资本入股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地勘单位属地化及事改企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对属地化、事改企的内涵作了理解性阐述;进而提出了事改企的模式选择和实施步骤;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抓好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强调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为了保证其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贯彻执行其规定的管理方针而在组织内采用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手续 ,本文在介绍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解决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资金筹措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今后土地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涵义、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本质特征、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意义、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的政策法律基础以及运作模式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本文从各个方面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对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应收帐款"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了当前清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具体抓好应收帐款清收的措施和办法,并要求主管上级也应加强对清收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辽宁西部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发利用的旅游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西热河生物群分布于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4个地级市所辖的各市县境内。由于该地区早期鸟类、带毛恐龙、早期被子植物、早期哺乳动物,以及其它门类一系列重要生物化石的发现,使热河生物群闻名于世界。对辽西地区古生物化石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是,古生物化石旅游资源自身价值以好和较好为主;化石产地的可及性一般,化石博物馆的可及性好;化石博物馆的资源区位条件大多好于化石产地;总体评价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化石博物馆为好,化石产地及其附近的博物馆较好或一般。古生物化石产地需要改善可及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需要丰富展品。辽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旅游资源自身价值好,虽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总体评价较好,但可及性一般,属于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完善土地政策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土地不仅像货币一样起着宏观调控“中间体”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土地通过资源和价值两种形态参与宏观经济运行,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承担着生产功能、分配功能、消费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体系,包括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客观事物不确定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并从会计信息不确定性观点出发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关键点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会计信息从生产、传播到消费三个阶段失真的原因 ,提出了进行综合治理的六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说明了西部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生态现状,分析了其脆弱的原因,然后探讨了目前本地区出现生态恶化的影响因素.认为本地区的生态恶化是由人为不合理活动及气候变化引起的,元凶是气候变化,人为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最后讨论解决目前黄河源区生态困境的对策,认为为了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除了增加投入、完善法制、搞好宣传外,抢救性措施如建立生态保护区等长远措施以及改进当地人民的生产方式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确立各影响因素强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中各要素的权重,根据各因素强度及权重确立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从而构建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