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区意见领袖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科技传播属于多级传播模式,农村社区意见领袖在科技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农村社区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其在科技传播中的影响,并就培养农村社区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基层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使得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发展呈现出整体落后和不均衡发展特征.在对苏鲁豫皖交界地区6县(区)10镇25村统计调查基础上,从农村资源、金融、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省际边界地区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农户角度出发,以湖北省6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为研究范围,以农户生产技术效率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涉农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和政府等外生性因子对循环农业生产中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研究表明,循环农业发展中政府、农村中介组织和农业企业的行为及其他外部因素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政府+协会+农户"、"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对提高循环农业农户技术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之谜"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如下基本内涵:(1)政府主导的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2)"渐进式"的增量改革;(3)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的"次大国模式"。中国金融发展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及高度统一的金融体制起主导作用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路径与顺序选择。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博弈与耦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省际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2002—2014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呈现类"S"型稳定上升趋势,局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型和突变型三种演变模式;省际间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呈现缓慢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呈缩小的态势。(2)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全局趋势上呈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空间上遵循"低水平均衡→较低水平轴带→较低水平均衡→较高水平轴带"的渐进式演变过程,且不同配置水平类型具有鲜明的"集群化"分布特点。(3)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空间上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显著,高值先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低值陷阱区集中分布于西南与华东地区。(4)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桂荣 《技术经济》2000,19(5):36-39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尤其是科技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科技知识主要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科技文化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管理和决策方法等。在经济增长中,科技将成为第一推动力。人是科技的载体,知识经济的真谛在人的素质,所以,知识经济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人才经济。21世纪的核心是经济竞争,竞争胜负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在教育。所以,世界各国都在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促进了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和外向性等积极人格特征对信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顺同性和神经质等消极人格特征对农户信贷行为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开放性人格特征对农户信贷行为的边际贡献更明显,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就开放性人格特征对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高开放性农户的信贷需求更强,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更大、额度更高。同时,以"是否使用移动互联支付工具"作为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江高镇的实地考察,具体阐述了科技进入农户的各种模式及其差别,并从农户角度叙述了农户获得科技的各种方法及影响因素,力图为寻求农业科技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与农户环保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致使追逐短期利益的农户不可避免地会采取"搭便车"行为,使农村环境治理陷入"囚徒困境",政府有效监管成为必然。文章引入农户间接的、非物质形态的收益和政府的政治成本,基于政府和农户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策略选择,构建政府和农户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增加政府的政治成本、加大政府对农户的技术支持、提高政府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环保技术的收益等都有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由此可见,现阶段,政府应将农民合作组织纳入执行政府农村经济政策目标的组织体系中,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同时政府应将农村环境和农民参与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中,并增大其评价权重,确保对农村环境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0.
吴孔森  刘倩  张戬  杨新军 《经济地理》2019,39(12):157-167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获取研究数据,按照调整的VSD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户生计脆弱性,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促成因子,并对研究区农户生计适应方式及适应模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暴露度—敏感性指数整体呈现随农户生计非农化水平增加而减小的特征,适应能力呈现出兼业型(农兼户和兼农户)农户高于专营型(纯农户和非农户)农户的特征;②不同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各维度主要促成因子具有趋同性,种植业收入比重、人均水资源配给量、饮水质量、人均劣质耕地量、人均非农收入、农技培训应用情况、住房情况与大牲畜资本量等分别从不同维度促进了生计脆弱性的形成;③根据生计脆弱性促成因子与适应行为选择,可将研究区生计适应总结为"节水技术+设施农业适应模式""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技术适应模式"以及"种植规模削减+劳动力转移适应模式"等三种适应模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具有积极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农村家庭的传统"攒钱"气味和农民的不合理的理财导致农村理财状况不佳。针对农村理财问题,基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庆安县农户理财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农民理财模式的改进提出一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内涵及素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创新人才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运用科技知识或技能、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和取得科技成果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规定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主要体现在认知特征、思维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宋坤  徐慧丹 《财经科学》2021,(6):92-104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试点地区存在"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和"自下而上"市场主导型两种模式,且当前大多数试点地区均选择政府主导型模式来发展.本文重点关注抵押贷款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及其向市场主导型模式变迁的路径.结果 发现:(1)模式选择取决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量,当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度较低时,应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反之选择市场主导型模式;(2)政府主导型模式下贷款易陷入"停滞"状态,且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意愿也偏低,该模式不具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文章进一步讨论政府主导型模式变迁至市场主导型模式的速度和路径,发现最优变迁速度随时间推进呈衰减状态且衰减力度递增,最优路径依赖于最优变迁速度且随变迁速度递增.最后从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提出模式变迁的相关建议.除农村土地经营权外,上述结论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当前"发展型政府-分权压力型体制"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探讨了国家审计促进地方政府实现良治的作用与路径。分析认为,国家审计应当通过事前的考核指标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事中的考核指标分配、事后的评价活动以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改进。具体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预算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工作、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以及发挥国家审计的治理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还对未来"服务型政府-民主合作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下国家审计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地方政府是推动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的引导者。对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分析,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并以江苏省苏南和苏北地区为例对地方政府引导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及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金融市场欠发达,高新产业融资模式仍以内源式传统银行贷款模式为主;苏南地方政府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力度和贡献程度显著高于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四个角度分析了国内科技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借鉴国外科技保险发展模式,对国内科技保险保险提出一些运行建议.具体而言:(1)商业型科技保险是未来国内科技保险的运行趋势,政府应逐渐退出科技保险,实行有政策型科技保险向商业型科技保险的转变;(2)逐渐实现科技保险模式的多元化,引进"半参与"模式、"全参与"模式、"担保"模式、"再保险模式"开展科技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1)
以"淘宝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改变了传统的城乡经济空间布局,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然而,在大规模扩张的同时,集群也面临低端复制、恶性竞争等发展瓶颈,集群治理研究势在必行。课题组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从制度层面根据领导者的差异,归纳了农户自组织型、地方政府主导型、创新平台型和多边协作型四种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治理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集群的治理模式将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主体行为的交织作用下发展演化,形成多样化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内涵入手,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事业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三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产业政策体系学自二战后的日本。但事实上,中国的产业政策虽然与日本一样具有"非均衡"特征,但选择了与日本截然相反的"直接干预"模式。一国产业政策的制度形成与其经济史及其路径依赖效应密切相关。中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溯源分析发现:非均衡与直接干预的产业政策模式形成于战国末期的秦国,对后世中国的经济政策模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在非均衡的"重农抑商"产业政策作用下,古代商业经济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产业结构因而在政府直接干预下长久保持"一、二、三"形态,而工业的产业组织则以一定程度的"官进民退(国有化)"与行政垄断为特征。结合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史维度的考察与思想提炼,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产业政策调整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安徽省农村“信贷+保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贷款难"和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为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安徽省政府金融办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关于开展农村"信贷+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皖政办[2009]49号)."信贷+保险"模式是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和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满足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四方共赢.就农村"信贷+保险"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讨论了农村"信贷+保险"相结合开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