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银行变了,除了存钱和贷款,现在人们发现银行还能为自己办些别的事,银行能办的业务越来越多了。同时,现在的银行总是“笑意写在脸上”,彻底放弃了过去财大气粗的“官架子”,正在一副笑脸地变着法子去和普通老百姓套近乎,服务成了银行人挂以墙上,说在嘴上,宣传到电视报纸上的“日常用语”。  相似文献   

2.
牛筱颖 《金融博览》2012,(15):13-13
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几年国内的银行大赚其利,难免不受外界诟病。眼下,老百姓之所以也开始关:左起银行来,是因为在银行大把利润进账的时候,银行的收费也越来越多。难道银行的盈利.真的动了老百姓的奶酪?  相似文献   

3.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的"银行业的创新和全球增长"专题讨论会上,中国银行行领导在回答解决百姓在银行办业务排长队问题时说,造成银行网点总是排长队的原因是银行未能及时解决客户细分问题。过去银行业务很简单,主要限于传统的存/取款和汇兑业务,而现在银行柜面业务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交通罚款以及购买基金、国债、保险等个人理财产品都要在银行柜面进行,效率很低,造成了排长队的现象。他表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客户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对这些口号耳熟能详:重庆银行要做小企业的信贷工厂;银行服务实在才能帮助农户增收;重庆银行要做一只严冬出山的猛虎,到竞争更为激烈的广阔市场去经历风雨,发展壮大;只想到自己赚钱的银行不是好银行,要帮重庆企业赚钱,要帮重庆老百姓发财,才是好银行。  相似文献   

5.
朱冬 《中国金融家》2012,(1):85-86,88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常说,经营银行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不能只盯着100米、1000米、10000米,不要期待这时候的掌声响起,往往企盼这样短暂成绩和荣誉的选手是跑不到终点的。搞银行管理需要激情、耐力,当然也要技术、速度,更需要默默跑完全程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老百姓的。目中,银行的大楼最高,银行的广告打得也最响。理所当然,银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最高,银行成为众目中的佼佼者。说到这里,我们绝对可以将银行高度概括为相貌出众的金融“巨人”。如此理解,我们自然联想起不成文的对人评价标准“才貌双全”来,  相似文献   

7.
《广西财政》2000,(10):52-52
正当国人对自动柜员机还刚刚熟悉,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家居银行等又一批全新的电子银行金融理财工具又频频问世了。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向银行业的进一步渗透,不远的将来迎接老百姓的将是跨越时空的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理财相比,电子银行理财最显的特征是其具有众多的“自我金融服务”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银行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稳赚不赔、安全可靠。尤其是老一辈人,对银行实力深信不疑,甚至把畢生的积蓄都存在银行里。但银行真的没风险吗?事实上并非如此,银行也会破产!在国外,银行破产并不稀奇。  相似文献   

9.
仲垣 《金融博览》2012,(15):8-10
现代生活离不开银行服务。人们享受着银行服务带来的便利,也期望银行服务带给自己越来越多的愉快体验。但是,富丽堂皇的银行大堂,彬彬有礼的柜台服务,周到贴心的网上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之后,银行还是不能平息人们抱怨的声音。期望与现实的落差,造成了银行的尴尬和无奈,也令百姓不满和不解。在银行不断升级的服务中,为何落差始终存在?银行服务收费是否动了百姓的奶器静在利率市场化中,银行服务升级还会给老百姓的金融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金燕 《理财》2013,(10):92-93
在周围人理财业绩的激励下,手中有闲钱的吕贝这几年也开始超级热衷于理财了,没事跑银行成了一种常态。跟银行打交道多了,烦恼也来了:  相似文献   

11.
孙红杰 《时代金融》2013,(30):140+158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提高,跨境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老百姓的财富不断增长,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大型银行和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来获得服务。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他们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时,希望为其提供服务的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国际经营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境发展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要保持银行业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全社会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必须对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弥补。过去,国有银行由国家信用提供无限的隐性担保,老百姓不担心银行会倒闭,银行也不为生存发愁,银行业虽然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却保持充裕的流动性,风险损失补偿机制显得无关紧要。现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人民银行实施对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以来,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银行账户管理模式也从过去的"封闭式"发展到现在的"半开放式"。随着全球经济的大发展,支付结算更趋向于世界化,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也要逐步遵从国际贯例。目前,我国已完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款人跨行政区域的结算越来越多,甚至跨境的国际结算也愈来愈凸显,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也应进一步放开,本文就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打着银行的旗号进行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善良的人们过于相信银行服务电话,但很多老百姓又不清楚各家银行准确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08,(5):84-84
平时总能听到这样的观点:不是万不得已的话,尽量不往银行跑,不与银行主动打交道。我认为,这样的观念要彻底转变。1.我们去银行的目的不应该是单纯地买卖银行产品,而应该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有一个惯性思维,去商店就是买商品,这个惯性也反应在与银行打交道上,认为有钱时去银行就是存款、买产品;需要钱时去银行就是取款、贷款。从这样的立场出发,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的货币金融学教科书都强调,银行必须有流动性、清偿性和利润性。在以前的金融体制改革研究中比较重视新建银行的流动性和清偿性,也许是受了国有银行体制的影响,人们较少关注新建银行的利润性。本文作者认为,从2000年学者们提出必须开放民营银行以来,8年过去了,为什么金融制度创新进展缓慢,农村金融渠道依然不畅通?实践证明,过去的思路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子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消费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运作方式和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电子银行带给人们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同时,其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几年国内的银行大赚其利,难免不受外界诟病。眼下,老百姓之所以也开始关注起银行来,是因为在银行大把利润进账的时候,银行的收费也越来越多。难道银行的盈  相似文献   

19.
杨薇 《时代金融》2007,(9):9-50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world needs banking but not banks(这个世界需要银行服务而非银行本身)”。他的话曾一度引起过不小的争论,也引出了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继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高科技产物出现之后,人们是否会逐渐抛弃物理形态的银行营业网点而转向更为高效便捷的虚拟银行?传统的银行网点是否会消亡?如果银行能够继续顽强生存的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曾经一句"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的调侃不胫而走,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和对理财增值的急切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