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培养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等方面.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应从知识、技能、人格培养等三个方面入手,即在"知识"素质培养中,应注重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并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在"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应采用"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促进人格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可以适当提高人文社科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同时改变这些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流于形式的现状,以学生参与和体验为主,将人格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反映其特性及要求。人力资源的特性其实在于其主体性,而作为主体则是相互关系与人的统一,其统一和同一的规定、内容和形式是角色人格。首席执行官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性人力资源,因此是一种特殊的角色人格。首席执行官是企业组织和权利关系演进的产物。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职能位置,并采取相应的角色人格行为。  相似文献   

3.
选择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突破口,将它与人格培养联系起来。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内涵的理论概括和现实呈现,提出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应该体现合目标性、体系性和可测性的要求,形成以"人格品质"、"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谭冠著  黄雪红 《中国电子商务》2013,(13):173-173,175
新形势下问题学生的人格意识培养在中职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人格意识培养的背景及原因、中职学校对问题学生实施人格意识培养的有利条件以及中职学校问题学生人格意识培养途径分析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促进问题学生人格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提出的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是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而多维互动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主体性为目标,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前提,以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为保证,使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德育上得以实现。多维互动式教学是在德育课堂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娜娜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236-237
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为突破口,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和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将人文素养和人格培养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内涵的理论概括和现实呈现,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特点是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笔者试从一个课题研究案例入手,分析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2015,(8)
儒家的无为而治管理讲求榜样效应、上行下效和有效沟通,是一种全程互动式的管理。儒家培养君子的主要目标就是治人,"草上之风"的管理模式脱胎于自然现象,是融合了道德和自然的"无为",同时也是中国式管理的隐喻,代表了一种"风—草"的全程互动式管理模型。在"风"和"草"之间具有一种通过体知而达到了交互主体性,成为儒家无为而治的基础,而借由一种基于交互主体性的全程互动式管理,可以建立全新的无为而治模型,以利于打造高效的系统,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换取最大的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主体性教育的视野下,教育界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来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