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寿险市场,体现保险意识程度并真正决定投保与否的主体,经常是具有支付保险费经济能力的投保人。目前,支付保险费的投保人(不含投保人、被保险人同属一人情形,下同),除了被指定为受益人(这主动权也在被保险人手中)和在分红保单中享有红利分配权外,大多数保险条款并未体现更多对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和保障空间。过于专注于被保险人保障,而对投保人缺失充分利益引导和利益诱惑,是保险业在非投资型险种上长期的忽视行为。本文尝试论述针对投保人,设立新颖的“投保人条款”,是否会开发他们的投保意欲空间,从而对寿险市场形成崭新的良性刺激。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的、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政治制度。具体来讲,它主要是指“以法律和社会政策为依据,建立政府保险、社会保险、互助保险、特殊人群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公共卫生及家庭保障等保险和非保险机制,有效分散和转移社会所有成员因疾病而产生的收入风险,进而实现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充分保障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飞 《经济师》2006,(1):257-258
如实告知是保险合同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体现。而在寿险投保过程中,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有投保人的逆选择因素、保险代理人的道德因素以及保险公司管理方面的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寿险中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原因,提出保险人应对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勇飞 《经济前沿》2002,(11):48-51
保险代理人制度是我国保险公司主要的一种个人寿险的营销渠道。保险代理人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直接参与到市场中与客户沟通交流,信息传递迅速透明,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他们为投保人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及时的售后服务和增强其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5.
方威 《经济师》2003,(1):236-237
保险市场主体由保险人、投保人和保险中介人三方构成。保险中介人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保险代理人受保险人的委托 ,是保险人的代理人 ;保险经纪人受投保人委托 ,基于投保人的利益而行事 ;保险公估人既可受保险人委托 ,也可受被保险人委托。三者都是保险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主体 ,但具体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对于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而微观领域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利用CHIP数据从微观角度对城镇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对目前微观领域实证研究稀缺现状的有益补充。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储蓄和家庭收入越多,寿险需求越大,所以提高城镇家庭储蓄和收入更能促进寿险的需求;东部地区城镇家庭的寿险需求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家庭的寿险需求,所以缩小东部及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能促进寿险需求;户主及其配偶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镇家庭对寿险的需求高于其他家庭,这说明受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6,(6):157-171
本文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构建新的家庭经济脆弱性分析框架,研究死亡风险对我国城市家庭消费的总体影响和异质性影响,为如何规避死亡风险的决策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普遍存在由死亡风险导致的经济脆弱性且比较严重,家庭经济脆弱性程度在20%以上的家庭占全部样本家庭的65%以上;死亡风险导致的家庭消费波动性显著高于消费水平的下降,这意味着采用保险来规避死亡风险比储蓄更有效。尽管家庭持有的寿险保障与面临的经济脆弱性匹配性较好,但寿险持有量不充分且寿险的有效性因家庭异质性存在差异,对3人家庭和35—44岁家庭作用最有效。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脆弱性分析框架不仅能有效度量死亡风险对居民家庭消费和福利的影响,还可以回答居民家庭应如何选择死亡风险规避方式。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提供损失补偿的一种保险机制,而保险则是指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而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和赔偿限额向发生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或补偿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影响保险心理形成与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业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人们的保险心理的影响。所谓保险心理是指一定社会总体保险环境下人们在保险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保险行为的各种心理现象。它既包括保险人、投保人和中间人在保险行为中所反映出的一般心理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也包括人们在保险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体或群体心理现象。本文拟对影响投保人保险心理形成与变化的因素进行心理分析,以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投保人的保险心理规律,预测和引导投保人的保险行为取向,为保险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为投保人和保险人保险行为的拓展与制约,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文革 《经济学》2006,5(3):939-952
本文以我国寿险市场为背景,通过建立包括保险决策的资产选择的动态连续时间模型,给出了保险产品价格成本效应对寿险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讨论了模型的意义。本文还实证研究了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一些主要的保障型寿险产品的附加保费因子及其对我国居民保险需求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目前保障性保险需求不足的现象。同时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的保障性保险还远没有满足我国居民的潜在需求,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险营销最早实施的是寿险营销,在世界寿险业中是一种普遍的先进展业方式。1996年以来,我国多家保险公司先后推行寿险营销体制,使我国寿险业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变革,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寿险大市场。2005年我国保费总收入4927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占3244.3亿元;全国保险营销员146.8万人,其中寿险营销员135万人。寿险营销已先声夺人,而财险营销却徘徊不前,困境重重。如何重新认识财险营销?怎样搞好财险营销?这是我国财险业应该思考并付之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邮包     
《商周刊》2013,(4):54-54
作为一家专注寿险、产业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企业,对人的关注、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一直是新华保险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只有家庭这一社会基础细胞稳定美满,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国新颁布的保险法就投保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的行为规定保险人可以免责。保险法认为这属于骗取保险金行为,保险公司由此可以免责。但是保险人是否能够因为投保人的故意行为而免责,这并不是一个一概而论的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在分析各种情况均遵循一个前提:排除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合谋导致保险事故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即均认定被保险人是理性人不考虑被保险人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获取保险金。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投保人是否为自己的利益投保。文章所坚持的观点是完全不可免责制,其基于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在整个事件中被保险人始终是受害者,且从订立保险契约的角度,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是整个契约形成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如果投保人故意伤害被保险人造成保险事故,文章所认定的是请求保险权利归于没有参与犯罪行为的其他受益人,若没有符合条件的受益人则权利归于被保险人的合法财产继承人执行。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上保险营销体制存在的固疾,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经常被披露报端。近年来,由于保险监管机关对于销售误导现象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势,相关误导行为得到有效抑制。但是,最近有关未来调整收入分配和对于寿险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尚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的政策,成为部分寿险公司在销售寿险产品过程中极力强调的重点,似乎不选择保险就将面临严重的家庭财富损失或个人利益的流失。目前,寿险市场销售环节主要借助遗产税问题和国务院在今年8月出台的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新国十条"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保险公司经营属性分化的视角,文章手工整理了我国67家寿险公司2010?2018年的财务信息,从不同层面测算了寿险公司的经营属性,进而讨论了寿险公司持股是否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实证分析了寿险公司经营属性异质性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2018年,我国寿险行业金融属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保障属性呈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最低;保障属性较强的寿险公司持股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金融属性较强的寿险公司持股会显著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特别是当持股比例低于5%时;金融属性较强的寿险公司持股周期短,持股稳定性差,增强了股价的同步性,容易引发羊群效应,这不利于保险资金实现长期保值增值职能,违背了保险保障功能的本质,严重危害了金融系统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寿险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按照被保险人的数量可以将人寿保险划分为个人人寿保险与团体人寿保险。存2001年的寿险保费中,个险保费收入1108.61亿元,占保费收入的77.9%,团险保费收入314.4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2.1%,览于我国个险市场份额远大于团险市场份额,本文重点研究寿险公司提供的个人寿险产品。所谓个人寿险业务是指寿险公司以自然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为个人或家庭客户提供各类保险服务的寿险业务。  相似文献   

17.
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主要提供融资服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中介服务不同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风险保障是一种基本的金融需求,旨在防范因风险发生而给个人和组织的金融资源造成的侵蚀及由此产生的困境。与产险公司同时承保财产风险和健康、意外等人身风险不同的是,寿险公司的价值主张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8.
一、影响寿险业需求因素 分析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支付能力和保险利益的社会组织及个人对保险经济保障的需求量。它是整个社会的保险产品消费水平的基础,也是保险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提供强人的支持和保证。本文试图从影响寿险保险业发展因素着手.定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寿险受益人制度中的投保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寿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的,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支付保险费为对价和指定受益人享有保险金额为目的的保险合同。人寿保险合同在日本被称为生命保险合同。日本《商法》第673条规定:“生命保险合同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对方约定,当对方或第三者死亡或一定期限内生存时,在合同中约定支付一定的保险金,并以对方为此付出报酬为条件而成立的合同。”人寿保险合同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有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等,其中投保人  相似文献   

20.
董浩洁 《经济论坛》2004,(23):88-89
保险受益人是指保险契约约定的,于保险事故发生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也就是被指定领受保险金的人。保险受益人作为人身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在保险合同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中,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对受益人理解不清所产生的纠纷也颇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对受益人的规定模糊、笼统,因此有必要强化对受益人概念的理解,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