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供求特点和世界石油供需空间分布不均衡决定了石油具有金融属性,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且高度一体化,国际石油市场日益金融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在未来均面临着严峻挑战,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为保证石油安全,必须加快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2.
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成为市场常态.面对跌宕起伏的石油价格,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如何应对,是应该认真思考和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石油和金融的战略关联入手,提出在石油市场金融化的市场条件下,建立我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关键在于金融手段的支持和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体系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充足的储备,二是稳定的供应,三是合理的价格.本文最后提出石油市场金融化前提下,实施我国石油发展战略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石油期货在对石油安全发挥着保障供应和降低石油价格风险等保障作用的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我们可以从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逐步丰富交易品种,建立成熟石油市场,实现石油定价市场化等方面着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期货市场,以期发挥其保障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上海金融》2007,(4):13-15
最近二十多年以来,世界石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石油期货市场中来,使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价格的金融化趋势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发展本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石油定价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汪黎 《财政监督》2013,(17):36-3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存在一定弊端,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市场和价格体系,石油衍生品市场难以快速发展,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石油贸易对石油衍生产品的需要,客观上加大了我国能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增长的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石油价格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关系,阐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石油价格的原理,结合国内外石油现货和衍生品市场现状,阐述了中国需要完善石油市场、理顺石油价格机制的理念,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一定的石油价格话语权,避免石油价格风险的观点。并对中国石油现货市场化,石油期货市场建设、场外衍生品发展上提出了一些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和金融竞争的加剧,全球面临的能源经济现实问题急需能源金融一体化来解决.石油作为能源产业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所建立起来的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有效的维护了本国的石油安全.目前,中国石油需求与石油供应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并且在不断扩大,因此,中国在借鉴美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国情,构建自身的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加强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合理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油价格波动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价格波动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而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定局,意味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秩序、国际油价的定价机制也将面临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石油金融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政府职能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两个方面,围绕如何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出了政府规制模式的改革、完善期货市场交易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石油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增强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石油市场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对调整国际关系、维护市场稳定等具有重要影响。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相关政策也能够影响国际石油的供给与需求。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的石油政策能够影响到整个石油行业和石油产品的价格;国际石油市场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国内政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油市场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对调整国际关系、维护市场稳定等具有重要影响。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相关政策也能够影响国际石油的供给与需求。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的石油政策能够影响到整个石油行业和石油产品的价格;国际石油市场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国内政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