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北京"大城市病"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区别不同情况,综合施策、有序推进,统筹增量存量,创新政策机制,推动功能、产业、人口合理布局,更好地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精准的城市功能定位是特大城市保持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产业疏解带动人口调控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疏解过程中可能伴有生产业转移渠道不畅、保障行业劳动力短缺、城市活力受限、社会稳定风险加剧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汇集资源,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强化北京市、区二级联动,把握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活力的平衡点,构建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提高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最终实现适度的人口规模、均衡的人口布局、旺盛的城市活力三重目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如何抓住重大发展机遇,落实好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提升北京汽车产业竞争力,这是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新的着力点。今年4月,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有决心、有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支撑首都经济的汽车产业,使北京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业城市。这是一个富有战略洞见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正2月25日和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分别听取了北京市的汇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并先后提出了五点和七点要求。习总书记的两次讲话意义重大,实则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谈到首都非核心功能的疏解,这是听取北京汇报后所作的五点指示的内容之一,就有一个非核心功能如何疏解,往何地疏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布局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各种功能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这种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是影响城市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际大都市,尤其是具有国家首都性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这些城市都通过构建“多中心”空间格局,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目前,北京“单中心”发展格局未能突破,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首都城市运行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站在首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城市功能建设的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引导各类城市功能和合理布局,显著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有效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国外新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化发展,加强新城的规划建设,始终是西方国外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配置的主要途径.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展新城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银娥 《价值工程》2010,29(4):184-184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发展和建设商务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功能扩展的必然需要,对于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北京城市形象,确立北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北京市城市中心体系从职能类别和空间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9.
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数据》2009,(7):61-63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建议北京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也发生重大调整,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对北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要紧抓机遇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有力推动首都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1.
世界城市的形成是全球化过程中伴随着世界经济体系扩张而出现的必然现象。世界城市具有其相应的产业基础,从演进过程上看,城市化和产业化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产业拉动发展阶段、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阶段和大都市圈与大产业网络化协同阶段。据此,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承载更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形成合理的功能与产业互动关系,把人口作为产业调节的重要手段,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京津冀三地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2.
<正>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首都都市圈。环京通勤圈是北京发展的重要腹地,也是现阶段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国外很多大都市利用既有铁路建设了联系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圈的大容量、高速化、低票价的市郊铁路,有效支撑区域快速通勤出行,引导人口及部分中心城功能向周边新城疏解。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积极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的竞争,努力跻身于国家大都市行列,就必须以优化人才结构为目标,积极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政府报告中提出"北京要建设为世界城市"的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至2020年)》,明确北京市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并确定的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都市信息化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大都市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的意义 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因此国际大都市信息化建设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研究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可以把握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本课题选择研究的国际大都市代表性较强,并且分布在各大洲,包括纽约、东京、巴黎、伦敦、悉尼、汉城、新加坡、香港等.测算与比较这些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可以掌握国际大都市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状况.同时,对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具有示范作用,也可以为推动北京市信息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保定市发展不可错过的机遇,其有利于我们承接首都的功能疏解,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有利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接受首都的要素外溢,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一、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历史从2002年以来,一些不符合北京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要求的产业,陆续搬迁到河北具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地区,有如下特点:1.转移的产业以传统制造业最多。主要是钢铁、机械冶  相似文献   

16.
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树立区域发展的典范。要依靠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协调,其核心是发展创新型产业。北京与雄安新区在创新方面具有基于产业分工的协同互补关系和竞争合作关系,二者的创新合作应围绕"产业"这个关键点展开,在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服务、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奥运商机会给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带来高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对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变化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相对干净类行业和高技术类行业具有较高的碳生产率,相对污染类行业和中低技术类行业的碳生产率相对较低。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不同分类的行业所具有的收敛特征不尽相同。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具有正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以及负的结构效应。在低碳经济时代,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术创新、优化行业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将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打造"首都经济圈"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首都功能实现、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和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首都经济圈"范围界定的原则、具体范围、圈层划分及各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层面的规划引导作用,明确"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那么在京津冀三地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充分认识三地之间产业梯度差异的现状与协同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实施对应的产业政策,有效推进产业对接与升级,成为当前乃至近期迫切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产业梯度推移扩散理论,对京津冀产业梯度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实现其产业对接与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京津冀优化区域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