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敏 《开放导报》2021,(3):80-86,104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消费扶贫语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和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推进传统资源依附型农业向智能依附型农业转变,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本向有条件的农村聚集,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对助推脱贫攻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嘉陵区贫困水平与原因、乡村旅游景点结构、空间分布及扶贫条件,为嘉陵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以下建议:提升乡村品质,形成旅游扶贫运作方式;统筹政府与产业关系,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三级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调研数据,测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四川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2)四川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处于同步发展阶段,但各县域所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两大系统处于高度耦合-协调欠佳状态,从县域层面来看,盐源等11个县处于协调状态,壤塘等14个县处于协调欠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到2020年底,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使我国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即在后脱贫时代,要真正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致富转变,离不开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工作的深度参与支持.在"塘约道路"实践经验与理论精髓基础上,探寻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金融矛盾,实现农村金融工作从供给侧出发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契合,是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展金融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在这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二者仍面临有效衔接制度设计不到位、返贫长效机制不健全、乡村内生活力不强、认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二者有效衔接,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省徐州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通过创新实施“三乡工程”,持续释放乡村内部活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构建有效的扶贫政策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等,成功探索出一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徐州市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共性+个性”,能够对其他地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而产业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由此可见,产业发展对于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的有效衔接起到了支撑性作用.文章以贵州省X市T镇红心猕猴桃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地虽然采取因地制宜、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科学管理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运作方式给西部地区贫困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增收增益,但仍然存在政府和帮扶...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减贫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雄  王瑜 《改革》2021,(11):62-70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战略决策部署,抽调大批公务人员驻村精准扶贫。扶贫总体效果明显,但是村落贫困主体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新民村为例强调处理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党中央提出的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法策略,各乡村根据实际发展产业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脱贫,实现全面建成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解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底,西藏74个县(区)均已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当前,西藏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行的特殊时期,如何实现二者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并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良性互动格局,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奇杰 《开发研究》2023,(2):116-130
以2016—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视角,深入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承担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可以显著改善投资效率,不仅能够缓解过度投资,而且还可以抑制投资不足,融资约束在改善投资效率、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履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对投资效率改善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行业竞争程度越高,社会责任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越大,行业竞争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社会责任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越大,并且市场化程度、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时指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不通过产业脱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难以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脱贫攻坚战已夺取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事关“三农”工作的全局。文章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关系、衔接路径等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着力进行文旅产业助力有效衔接典型案例分析,因地制宜提出进一步完善文旅助力有效衔接的建议,以期对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有所帮助。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一)两者的一致性1.战略目标一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两者协同推进需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本文以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A县为例,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制约因素,并从夯实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产业、实现人的全面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易地搬迁质量等方面提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基于金融发展的中介视角,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此外,财政支出、企业数量、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也会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其中财政支出的影响相对更强;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总效应中占比为48.8%,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这一结论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黄河上游地区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下游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在上游地区充当的是部分中介作用,在中下游地区却是完全中介作用。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应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金融体制建设以及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理论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的重要经验和认识也为后续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升脱贫人员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此,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贯彻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留住优秀驻村干部和培育好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系统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并探索了高素质人才和涉农财政政策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作用较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仍有较大空间。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其中,高素质人才发挥中介作用,涉农财政资金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为此,需要以数字普惠金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好人才的中介作用,涉农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夯实乡村振兴内生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而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青海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不断加强工作力度.截至2020年,青海省脱贫攻坚成果卓著,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出现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乡风文明有待提高、基础设施仍是短板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强化产业振兴,提升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效,强化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五年来,陕西省按照中央有关革命老区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老区建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以精准产业振兴、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民生事业、传承红色基因、老促会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助力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5月,延安市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当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一)返贫致贫风险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扶持,革命老区的贫困人口已摆脱了绝对贫困,但仍有相当部分在边远山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黑龙江省延寿县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确保农户及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延寿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710元,同比增长13%,延寿县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