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前言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曾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二次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从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号强国沦为欧洲二流国家。目前,英国人均产值为1.7万美元,在世界上名列第19位,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第14位。 为了使英国经济振兴,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  相似文献   

2.
目前,英国经济仍处于低谷。要彻底走出困境,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如下政策和措施。 1.全面振兴经济的同时着重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是英国经济长期繁荣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3.
一、改善企业的宏观环境英国政府认为:企业是经济的支柱,振兴企业是振兴经济的关键,要振兴企业首先要改善企业的宏观环境。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下述政策: 1.保证和鼓励平等竞争竞争是企业活力的源泉,竞争也将约束企业追求自我利益的盲目冲动。保证和鼓励平等的竞争是英国政府的职责,英国贸工大臣直接负责这项工作,下设公平交易办公室。英国还有一专门对垄断和兼并进行监督的“垄断和兼  相似文献   

4.
前言 英国政府一贯注重科技工作。英国的自然、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声望。 但是,在世界范围经济萧条的影响下,英国的经济连续六年不景气。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英国政府认为,只有加强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宏观管  相似文献   

5.
《经济》2010,(1):27-27
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英国认为发展高效的低碳技术并进行全球推广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英国能源与环境变化部2009年6月26日发表的题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称,低碳经济对英国和全世界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英国实行低碳经济能源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实行低碳经济能源政策的背景1.历史沿革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历来重视能源问题。政府50年前提出的以提高家庭供热标准、普及电力、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经济竞争的关键。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其政府白皮书“我们的竞争前景———建立知识驱动型经济"中,充分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真勾画了利用科学、工程和技术知识创建现代化经济的规划安排和具体步骤。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成为英国政府政策的重点,今后3年中,英国政府计划用于科学、工程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为200亿英镑,比前3年实际增加15亿英镑。英国政府还研究制订了一些旨在增强英国全球竞争力,特别是更大程度开发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与成功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航天工作由英国国家航天中心组织实施。英国国家航天中心隶属贸工部,它既是英国政府航天政策的顾问组织,又是制定航天政策和实施科技项目的协调机构,它与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 英国航天科研的经费主要来自欧洲航天局和国家航天技术计划。1992/1993年度英国政  相似文献   

9.
1993年5月,英国政府推出了新的科技白皮书。白皮书把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技术预测计划”列为英国政府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政府动员全国科技、工业、经济等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这个计划,密切合作,为重振英国经济贡献力量。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技术预测计划的实施,把它叫做“早期预警系统”。他们希望通过加  相似文献   

10.
1996年英国的科技发展既处于英国经济复苏过程的政策与措施演变的高潮时期,又处于英国政府为21世纪科技发展部署的开始阶段。 英国的经济实力和复苏政策决定了科技的发展与政策。根据1996年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英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1.
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英国从9月12H宣布该决定到进行路演并明确具体数额,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尽管2014年以来,欧洲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青睐有加,英国伦敦的此番决定如此果断、迅速,在令外界赞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浮想联翩:一向对国际金融市场敏感又颇具远见的英国政府是要抢占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先机吗?英国政府这样决定有什么缘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骏(Mark Gooding)接受《经济》记者采访,表达英方对人民币的欢迎以及扩大与中国在金融领域合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英国政府信息化的思路和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应充分理解政府信息化的深层次含义,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时,要考虑政府职能的重组政府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政府现有的业务电子化,由“柜台式”服务转为“网上”服务。政府信息化的含义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更有效地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英“电子政府”战略框架中提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它贯穿英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始终,是英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强调的观点,要求各部门在制定信息化方针时必须考虑到这点。公众在同政府打交道时,最理想的方式是不需了解政府各部…  相似文献   

13.
正成为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西方国家,英国从9月12日宣布该决定到进行路演并明确具体数额,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尽管2014年以来,欧洲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青睐有加,英国伦敦的此番决定如此果断、迅速,在令外界赞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浮想联翩:一向对国际金融市场敏感又颇具远见的英国政府是要抢占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先机吗?英国政府这样决定有什么缘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郭骏(Mark Gooding)  相似文献   

14.
国际     
《经济月刊》2012,(7):62-63
英国政府推100亿英镑支持经济振兴 英国政府和央行6月14日宣布,计划针对英国经济推出1000亿英镑的支持计划,防患于愈演愈烈的“欧元区债务风暴”。  相似文献   

15.
殖民地统治者为了避免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经济的负担,必须致力于发展经济,这是殖民地政策的传统趋向,历届港英政府的统治政策也是如此。香港从被英占领开始,就被宣布为自由港,此后港英政府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便是在自由港政策和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战后英国已失去昔日大帝国的权威,香港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更为明显。1958年,英国政府开始放宽对香港的财政控制,特别是1972年香港脱离英镑区。  相似文献   

16.
纵观英国2010年的科技发展概况,财政紧缩成为英国科研投入的“紧箍咒”。尽管英国把科学研究经费保持在原来的464亿英镑水平,这意味着英国的核心科研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笔者认为从整体上对英国未来的创新不利。英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科技举措,其中包括稳定核心科研经费、设定技术移民限额、发布国家基础设施规划、支持企业行动和计划、筹备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投资银行等,举措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潮流扑面而来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v)的概念始于英国政府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一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一从而创造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白皮书着眼于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英国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60%的低碳发展目标. [1]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信息化 营造发展新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 ,信息产业是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化是营造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信息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社会普及应用信息技术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 ,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体系 ,营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各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对策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潮流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一种标志,迅猛地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5亿个互联网用户,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上网人数将达10亿人之多。电子商务给传统商业带来了一场伟大变革,改革了现有的商业形态、流通体系与营销方式,并将成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活力的贸易方式。与此同时,电子商  相似文献   

20.
王德侠 《经济师》2007,(2):196-197
英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和大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小企业创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借鉴英国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对中小企业也要制定与完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