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与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都曾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过贡献,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的状况,决定了单一依靠某一种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行的。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刘易斯人口流动理论强调依靠工业扩张来吸纳剩余劳动力,而忽视以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吸纳劳动力。与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相比,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更接近我国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仅要靠工业扩张,还要依赖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推动下的城乡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状及总体思路;其次阐述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吸纳能力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分析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并对所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托迭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小城镇房地产为突破口建设小城镇,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同时既是吸纳大量资本和先进理念的过程,也是吸纳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农村人口和农民的数量,为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农业内部分工扫清了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以小城镇房地产为突破口建设小城镇,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同时既是吸纳大量资本和先进理念的过程,也是吸纳农村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伴随着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农村人口和农民的数量,为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农业内部分工扫清了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李梦  黄敬宝 《消费导刊》2010,(3):138-139
刘易斯模型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民工"的方式进城,还有一些仍然滞留在农村。政府应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广中介服务、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保体系,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我国九年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构造出GM(1,1)模型,并得出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呈现递减的趋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化主要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两大渠道实现的。而这两个方面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融资中的BOT和TOT模式、提升开发性金融功能,加快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等对策;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关键是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问题。而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必须增强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和金融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地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总量大,整体素质低.农村自身吸纳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能力较差,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够完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因此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就成为解决广西"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对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大致分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现象.笔者在总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同时也参照国外有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适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杨佳乐 《商》2014,(10):149-149,127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站在城乡统筹的角度重新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其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背景。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推一拉”二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借用物理上力的分解构造“推力、拉力、能力、阻力”四力模型,同时借鉴新经济地理论一般均衡分析中音寺前向联系机制来说明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在过去的10年间提高了13.46个百分点,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速度最快时期。然而,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因此,我们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显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明显,特别是西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中东部,不仅造成西部土地荒置,还引发了城市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产业调整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尽快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路远 《商场现代化》2006,(24):341-343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障碍.如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相应政策,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变不合理的城乡就业分割制度、提高农民素质等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