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市场经济地位”是多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反倾销应诉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新西兰、东盟、俄罗斯和巴西等贸易伙伴相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形势下,中国距离彻底脱去“非市场经济”的帽子还有多远?本文在介绍美国和欧盟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律与实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认可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和评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全面获得认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 5月14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谈时表示,新加坡决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为继新西兰之后第二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详解美国商务部拒绝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上期刊发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文,在美国对中国学生用纸反倾销案中,中国首次向美国提出了要求美国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进行审查,随着美国商务部对该案终裁结果的公布,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终裁备忘录也同时公布,该备忘录按照美国审查市场经济地位的6条标准详细分析了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在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标准过程中,过于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明显背离自由贸易的宗旨。本刊特继续刊发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对美国终裁备忘录中的分析理由的详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为何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1.中国“入世”,还需要进一步“入市”。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应对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还有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十分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是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中的一大歧视性安排,对中国的贸易利益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2016年《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即将失效,关于中国届时能否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目前,美国、欧盟、印度等WTO成员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尤其是美国的立场最为坚决。本文以WTO法和美国国内法为视角,对WTO与美国国内法中的市场经济地位规则进行解读;结合美国国内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的政治考量,重点分析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对美国处理这一问题的可能选择加以预期和研判,最终提出中国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反倾销法中关于“非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变迁,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申请个别市场经济地位所遭遇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从统计、法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5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再次宣称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次扣人心弦。本文首先阐述了"非市场经济规则"及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渊源,然后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以期探寻美欧等坚持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6月28日,欧盟委员会在午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步评估报告的结论:“由于中国在四个方面仍未达标,现阶段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结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与近几个月来,南非、新西兰、东盟等十多个国家相继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积极进展形成鲜明反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采用替代国价格的方法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对中国产品展开通常只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反补贴调查,不仅违反了美国的法律和判例,而且也涉嫌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10.
冯永明 《浙商》2009,(23):28-29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掀起一股旋风。许多以奥巴马为图的制品悄然流行,而与杜莎夫人蜡像馆内“奥巴马”合影更成为一种时尚。在上海期间,热情粉丝的追逐给奥巴马贴上了“明星”的标签。由于中美两国贸易的特殊性,奥巴马此行被给予了更多关注。而行前,奥巴马在多种场合下对诸如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货币内生论,还是外生论,都没能抓住其中的本质,这就是美国不愿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原因,就是让货币主义的瘟神,来缠斗中国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记住美国前财长康纳利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冯军 《国际商务研究》2016,30(6):84-88, 94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涉及的是中国在反倾销和反补贴中的价格公平比较,被认为是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实际上,该条规定的是在何种情况下适用"替代国价格"以及在任何情况下"替代国方法"在中国"入世"15年后的适用必须停止。替代国价格适用与否和市场经济地位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淆。《中国加入议定书》和WTO协定中对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地位没有任何规定或标准,与"非市场经济地位"有关的仅仅是一些WTO成员方的国内法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不出大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3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无果而终,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一面倒地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要想赢得美国对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中国商品要在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市场赢得平等待遇,还需要走过漫长的征程,对方各种势力必然借机向我国索取尽可能高的代价。无疑,我们需要为提前摆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桎梏、为我国出口企业和商品创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5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5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争取“入市”? 最近几个月,我国向所有重要贸易伙伴提出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性质的要求,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听证会、6月底欧盟宣布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步评审结果先后将这场外交攻势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浅谈“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3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3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终载备忘录,认为中国在若干重要的经济部门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府干预,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根据美国法律,判定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考虑六项标准,其中之一是合资企业或他国企业的投资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该国的批准,这项标准无疑对中国外资准入法及其实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虽于2005年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自2010年以来,仍然四次通过"特殊市场情况"的认定,持续采用替代国价格认定倾销幅度。中国同时也是2010年以来此种认定的唯一受害国。中国冶金产业占据澳大利亚市场的相当份额,是引发贸易救济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与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机关广泛的行政裁量权,为贸易救济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的诉讼实践表明,此问题唯有通过国际法渠道寻求救济。一方面,澳大利亚对"特殊市场情况"的解释违反了WTO条约解释规则,因而可以通过诉讼澄清WTO条约间关系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维护WTO法治环境的同时,中国还应通过WTO诉讼,寻求他国对中国特色经济体制合法性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扣国入市路漫漫:“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弊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市”是中国:入世”的遗留问题。非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拦路虎、他国对付中国产品进口的手段。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并且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针对这一歧视性待遇,笔者提出了应对的三大措施来规避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清海 《北方经贸》2007,(10):11-13
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难言之隐。因此,根据美国的六条市场经济标准,可以从美国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全面认识美国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的内涵和实质,有助于中国选择走"什么样"的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